当前位置:首页 » 贷款类型 » 房地产企业贷款减少到3月份
扩展阅读
北京银行有房轻松贷贷款 2024-09-24 10:52:33
二套房屋商业贷款利率 2024-09-24 04:17:55

房地产企业贷款减少到3月份

发布时间: 2023-03-18 16:31:54

A. 降降降!重点城市房贷利率纷纷下调、放款也在提速 多部委针对地产业发声

虽然3月份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未降,但多地住房按揭贷款市场已出现不同程度的宽松迹象。

3月以来,多地陆续调整房地产信贷政策,包括首套房和二套房首付比例下调,提高公积金贷款最高额度,房贷利率下调等。

不仅市场层面有所宽松,政策面也迎来暖意。3月16日金融委会议后,多部委密集发声,内容多涉及房地产领域。从政策面来看,当前对于房地产领域的调控主要有两个方向:一是强调防范化解房地产市场风险;二是提出向新发展模式转型的配套措施。

多地房贷利率下调,放款提速

3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3月份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为:1年期LPR为3.7%,5年期以上LPR为4.6%,与上月持平。二者自今年1月份下降之后,连续第二个月保持不变。

虽然LPR持平,但多地房贷出现不同程度的宽松迹象。贝壳研究院发布的重点城市主流房贷利率数据显示,3月份,中国103个重点城市主流首套房贷利率为5.34%,二套利率为5.60%,分别较上月回落13个、15个基点。3月房贷利率创2019年以来月度最大降幅,房贷环境趋于宽松。

据该机构统计,3月103个城市房贷利率降幅较上月分别扩大4个、6个基点,当前利率接近2020年三季度的水平。103个城市中,82城房贷主流利率下调,其中,当月成都首套利率下调69个基点,回调幅度最大,二套房贷利率降低34个基点。

券商中国记者注意到,3月以来,多地陆续调整房地产信贷政策,包括首套房和二套房首付比例下调,提高公积金贷款最高额度,房贷利率下调等。苏州多数银行房贷利率达到4.6%,最高仅为4.65%;郑州颁布“19条”新政后,多家银行贷款利率也从5.3%降到了4.9%甚至更低;山东省泰安、临沂、烟台等地下调首套房利率至5%左右,二套房利率至5.3%左右;湖北省襄阳、十堰等地大幅下调房贷利率40-50BP,目前已降至5.3%以下。

中行北京某网点负责人对券商中国记者表示,现在该行首套房贷利率是5.15%,资料齐了审批大概1周,放款很快。

农行北京某网点负责人对记者表示,今年以来总行要求加大信贷投放力度,信贷项目要抓紧审批并加快放款速度。现在按揭额度比较充足,贷款审批放款流程较快。

上海某大行网点负责人对记者透露,目前的按揭贷款无论从额度还是放款速度上看,比去年下半年有明显好转,首套房利率目前是4.95%,二套5.65%左右,该行目前的按揭贷款从审批到放款时间不到一个月。

贝壳研究院数据显示,3月103城平均放款周期在1个月左右,接近2020年三季度最快的速度;3月上海平均放款周期较上月缩短超过20天;目前近五成的城市放款周期不足一个月,19城放款周期低于20天,其中长三角城市占13城。

多部委针对地产行业密集发声

3月16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专题会议指出,关于房地产企业,要及时研究和提出有力有效的防范化解风险应对方案,提出向新发展模式转型的配套措施。

金融委会议后,多部委随即密集发声,内容多涉及房地产领域。人民银行表示,坚持稳中求进,防范化解房地产市场风险。银保监会表示,鼓励机构稳妥有序开展并购贷款,重点支持优质房企兼并收购困难房企优质项目。证监会表示,积极配合化解房地产企业风险。外汇局表示,配合有关部门促进房地产市场、平台经济健康稳定发展。财政部表示,今年内不具备扩大房地产税改革试点城市的条件。

从政策面来看,当前对于房地产领域的调控主要有两个方向:一是强调防范化解房地产市场风险;二是提出向新发展模式转型的配套措施。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表示,房企风险防范和化解问题仍是当前工作重点,包括房企债务风险、房企拿地意愿不强风险、地产项目烂尾风险、房企销售数据不达预期风险等。针对此类风险,预计后续将有更多政策出台,这也值得市场期待。

房地产行业如何向新发展模式转型?严跃进表示,新发展模式的概念,在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等多个场合都曾有过表述,政府意在鼓励企业要从自身情况出发,积极关注城市更新、保障性租赁住房、轻资产发展模式等。新发展模式的提出是针对房企而言。即房企当前要积极向新发展模式靠拢,做好转型发展工作。同时,各级政府也需积极出台相关配套扶持政策。包括产业引导,土地、财政、税收、金融等配套政策跟进,以有利于促进房企转型。

B. 国家统计局:一季度商品房销售额20365亿元 下降24.7%

人民网北京4月17日电 国家统计局今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一季度,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7.7%,降幅分别比1-2月份收窄10.6、6.3和8.6个百分点。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21978万平方米,下降26.3%;商品房销售额20365亿元,下降24.7%,降幅分别稿正神比1-2月份收窄13.6和11.2个百分点。
1—3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和销售情况
一、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情况
1—3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21963亿元,同比下降7.7%,降幅比1—2月份收窄8.6个百分点。其中,住宅投资16015亿元,下降7.2%,降幅收窄8.8个百分点。
1—3月份,东部地区房地产开发投资12714亿元,同比下降6.1%,降幅比1—2月份收窄6.4个百分点;中部地区投资3917亿元,下降18.7%,降幅收窄7.2个百分点;西部地区投资4861亿元,下降0.8%,降幅收窄17.8个百分点;东北地区投资470亿元,下降14.0%,降幅收窄2.1个百分点。
1—3月份,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施工面积71788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6%,增速比1—2月份回落0.3个百分点。其中,住宅施工面积504616万平方米,增长4.1%。房屋新开工面积28203万平方米,下降27.2%,降幅收窄17.7个百分点。其中,住宅新开工面积20799万平方米,下降26.9%。房屋竣工面积15557万平方米,下降15.8%,降幅收窄7.1个百分点。其中,住宅竣工面积10928万平方米,下降16.2%。
1—3月份,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购置面积1969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2.6%,降幅比1—2月份收窄6.7个百分点;土地成交价款977亿元,下降18.1%,降幅收窄18.1个百分点。
二、商品房销售和待售情况
1—3月份,商品房销售面积21978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6.3%,降幅比1—2月份收窄13.6个百分点。其中,住宅销售面积下降25.9%,办公楼销售面积下降36.2%,商业营业用房销售面积下降35.1%。商品房销售额20365亿元,下降24.7%,降幅比1—2月份收窄11.2个百分点。其中,住宅销售额下降22.8%,办公楼销售额下降36.8%,商业营业用房销售额下降39.8%。
1—3月份,东部地区商品房销售面积8803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4.3%,降幅比1—2月份收窄10.6个百分点;销售额11300亿元,下降20.9%,降幅收窄9.1个百分点。中部地区商品房销售面积5706万平方米,下降32.8%,降键亏幅收窄12.4个百分点;销售额3769亿元,下降36.1%,降幅收窄10.3个百分点。西部地区商品房销售面积6824万平方米,下降21.9%,降幅收窄19.4个百分点;销售额4746亿元,下降22.1%,降幅收窄18.5个百分点。东北地区商品房销售面积645万平方米,下降32.8%,降幅收窄8.2个百分点;销售额550亿元,下降28.4%,降幅收窄3.7个百分点。
3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积52727万平方米,比2月末减少278万平方米。其中,住宅待售面积减少440万平方米,办公楼待售面积增加21万平方米,商业营业用房待售面积增加168万平方米。
三、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情况
1—3月份,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33566亿元,同比下降13.8%,降幅比1—2月份收窄3.7个百分点。其中,国内贷款6716亿元,下降5.9%;利用外资19亿元,下降42.5%;自筹资金10755亿元,下降8.8%;定金及预收款9542亿元,下降22.4%;个人按揭贷款5228亿元,清搜下降7.4%。
四、房地产开发景气指数
3月份,房地产开发景气指数(简称“国房景气指数”)为98.18,比2月份提高0.78点。

C. 惨淡 中国一季度商品房住宅销售额同比下滑1/4!

昨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今年1到3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和投资情况。根据数据显示,全国房地产市场下降趋势明显,不少指数创近期新低!

01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情况

1—3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27765亿元,同比增长0.7%;其中,住宅投资20761亿元,增长0.7%。

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海南10个省(市);

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6个省;

西部地区包括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12个省(市、自治区);

东北地区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3个省。

数据图表来源于国家统计局

D. 评论丨房贷利率差异化下调,释放出稳定市场的新信号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王静文(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
近日,央行和银保监会联合发布《关于调整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对房贷利率下限进行调整,释放出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新信号。
《通知》主要有两方面内容:一是在居民购买普通自住房时,将首套住房商业性住房贷款利率下限调整为相应期限LPR减20个基点,二套仍按现行规定执行;二是商业银行可根据当地房地产市场形势变化及城市政府调控要求,自主确定辖区内首套和二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加点下限。
首先需要指出的是,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于2011年开始实施,目的是通过采取差别化的首付比例和利率来限制投资、投机性购房需求。由于我国房地产市场区域特征明显,个人住房贷款利率的确定遵循“因城施策”原则,采用“全国 地方 银行”三层确定机制,即由央行确定全国范围的利率下限,央行各省分支机构再据此确定本地区的下限,当地银行再结合自身经营情况、客户风险状况和信贷条件等,在地区利率政策下限基础上确定每笔贷款的具体价格。
2019年8月,LPR报价改革实施后,央行将全国层面首套房贷款利率下限设置为相应期限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二套房贷款利率下限为LPR加60个基点。根据《通知》,全国层面首套房利率下限下降为LPR-20个基点。当前5年期LPR为4.6%,下调之后变为4.4%,已接近2016年房贷利率8.5折期间4.165%的水平。
4月底政治局会议明确要“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抓紧谋划增量政策工具,加大相机调控力度”,落实在房地产政策上,就是要“支持各地从当地实际出发完善房地产政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随后央行和银保监会均表示,将及时优化房地产信贷政策,保持房地产融资平稳有序,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
另一方面,当前房地产市场确实不容乐观。根据统计局数据,1-4月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20.9%,商品房销售额同比-29.5%,市场交投极为清淡。4月居民住房贷款减少605亿元,同比少增4022亿元,居民部门不但没有加杠杆反而在去杠杆。国房景气指数已经下降至95.9%,达到2016年初以来最低水平。
今年以来,不少地方已在因城施策导向下,通过下调首付比、下调贷款利率、放松限购限贷标准等方式对房地产金融政策进行边际调整,但目前来看,尚未达到预期效果。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出台更高层面、更有力度的稳市场举措。这不仅是稳增长的当务之急,也是防风险的题中之义。
此次下调,标志着全国层面房贷利率下限的整体下移,无疑释放出了更强的政策信号。在房住不炒定位之下,此次下调仅涉及首套房,不包括二套,但由于一些地方已对首套房的认定标准进行放松,预计政策的波及效应会有所扩大。根据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3月份新发放个人住房贷款平均利率为5.49%,相对于4.4%的下限仍有不小空间。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房贷对银行而言属于优质资产,2020年之前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一直低于一般贷款平均利率水平。2020年之后,政策转向重点支持小微企业、制造业等领域,一般贷款利率开始低于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一季度前者仅为4.98%,比后者低51个基点。从成本收益比的角度考虑,银行必然有意愿下调房贷利率。而房贷利率的下调,将有助于降低居民购房成本,进而激活居民信贷需求,引导居民合理加杠杆,从而对房地产市场构成实质性利好。
从历史经验来看,房地产销售通常滞后房贷利率调整一到二个季度。如果5月底疫情得到基本控制,居民预期逐步改善,后续房地产销售降幅有望逐步收窄。而在明确的政策信号之下,各方预期将趋于稳定,这不仅有利于住房消费健康发展,也有助于增强房企发展信心,最终将有助于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

E. 房地产三季度如何降杠杆:增回款、少拿地、卖股权

房地产企业正在全力降杠杆,以满足“三条红线”等监管要求。

“明年初,行业要给监管报数据,降杠杆是我们现在内部最紧要的事情。”11月5日,一位中型房企区域负责人表示,“三条红线”后,房地产公司增加销售回款、减少拿地,甚至引入战略或财务投资人入股或者流转资产包。

随着房地产降杠杆进程加快,来自银行、信托等的外部融资也愈发紧张。四季度开发贷呈收紧趋势,银行对房地产企业的贷款有所收紧,房地产信托业务的合规监管也在持续。

11月5日,21世纪经济报道独家报道获悉,银保监会通报要求重点加强大额透支和现金分期等业务的资金流向管控,及时收集有效资金使用凭证,严防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及其他非消费领域。

今年8月20日,住建部与央行召开重点房地产企业座谈会,首次提及“重点房地产企业资金监测和融资管理规则”,业内一般称为“三条红线”。

十一假期过后,一周之内央行官员两度提及房企融资新规。央行金融市场司副司长彭立峰直言,新规的目的之一是“矫正一些企业盲目扩张的经营行为”。

房地产企业三季报显示,杠杆水平下滑已成确定性趋势。根据Wind统计,A股房地产开发板块中,“剔除预售款后的资产负债率”指标大于70%的地产公司有48家,比二季度少了1家。“净负债率”大于100%的有38家,比二季度少了1家。

大型房地产公司中,截至三季度末,绿地控股、万科、保利地产的剔除预收款项后的资产负债率分别环比二季度下降0.32、1.33、0.37个百分点,但绿地控股、万科净负债率分别环比增加3.20、0.44个百分点,保利地产净负债率环比下降1.20个百分点。

紧随其后,到三季度末,华夏幸福、金科股份、中南建设的剔除预收款项后的资产负债率、净负债率均环比下降,且金科股份、中南建设的净负债率分别环比大降12.39、11.16个百分点。但新城控股净负债率环比大增20.68个百分点。

A股申万房地产开发板块中,“剔除预收款项后的资产负债率”指标降幅最大的是*ST友谊、爱旭股份、华联控股。三季度末环比二季度分别下降15.71、15.29、10.99个百分点。合肥城建、荣丰控股、三湘印象的降幅也超过5个百分点。

净负债率指标降幅最大的是鲁商发展、栖霞建设、京投发展、深物业、华发股份,三季度末环比二季度分别下降55.35、42.28、41.72、34.14、32.11个百分点。净负债率降幅逾20个百分点的还包括天房发展、中国武夷、雅戈尔、宁波富达、泛海控股、光明地产、万业企业、合肥城建、苏州高新。

不过,一些中小房地产企业杠杆水平仍有所上升。京能置业、*ST新光、荣安地产、粤宏远、迪马股份的剔除预收款项后的资产负债率分别环比增加5.03、4.28、3.95、3.58、3.43个百分点。*ST松江、云南城投、京能置业、济南高新、南山控股、*ST新光、大名城的净负债率分别环比增加175.77、60.15、56.30、51.11、35.87、34.27、30.87。

据开源证券统计,截至2020年三季度末,A股房地产板块剔除预收(合同负债)后的资产负债率为72.1%,同比下降0.3个百分点。龙头公司、物业及后服务公司分别同比分别下降1.2、1.3个百分点;净负债率为90.3%,同比下降9.0个百分点;龙头公司、物业及后服务公司分别下降16.1、提升5.5点。也即,龙头公司对杠杆水平控制最为严格,且在持续下降。

有地产分析师表示,不管是融资收紧导致的被动降杠杆,还是房企基于景气度判断的主动降杠杆,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多数房企都走在降财务杠杆的路上,直接的财务表现就是有息负债的增速低于企业销售和业绩的增速。随着ROE对财务杠杆依赖程度的降低,房企有望迎来价值重估。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表示,三道红线是后续房企和行业需要注意的一个红线,所以降低杠杆减少对负债的依赖是核心内容。从实际过程看,此类杠杆的降低也说明市场各参与主体做了调整。

“三条红线”落地的脚步在加速,范围也有望扩大。

据悉,10月末监管加大对地产商的监管力度,要求部分开发按月披露财务明细,包括恒大、融创、万科等12家房企业每月15日上报融资、负债总额及业务数据明细。

央行金融市场司副司长彭立峰在2020年第三季度金融统计数据新闻发布会上说,下一步,我们将会同住建部和其他相关部门,跟踪评估执行效果,不断完善规则,稳步扩大适用范围。

随着房地产降杠杆进程,来自银行、信托等的外部融资也愈发紧张。

11月5日,一位大行华南分红地产金融部门人士表示,受房地产金融调控影响。“三条红线”试点后,该行对房地产企业的贷款有所收紧,在额度上进行了控制。此外,有银行人士表示,四季度开发贷呈收紧趋势。房地产融资“三条红线”明确后,银行的房地产开发贷收紧将主要通过限额管理方式进行,总行也要求对项目“好中选优”。

21世纪经济报道9月末曾独家报道,监管机构近期要求大型商业银行压降、控制个人住房按揭贷款等房地产贷款规模。一位大行人士表示,监管年初就有要求,本年度新增涉房贷款不能超过全部新增贷款的一定比例,这一比例或为30%左右。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10月30日发布的2020年三季度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房地产贷款增速持续回落。三季度末,人民币房地产贷款余额48.83万亿元,同比增长12.8%,比上季末下降0.3个百分点,连续26个月回落;前三季度增加4.42万亿元,占同期各项贷款增量的27.2%,比上年全年水平低6.8个百分点。

严跃进表示,“三条红线”后,银行本身也会开始注意做管控,房企本身也会做调整,尤其是在高价拿地等方面会趋于保守。所以这都是值得肯定的地方,后续降杠杆的动作将有助于房地产市场的更好发展。

银行之外,银保监会信托部近期下发《关于开展新一轮房地产信托业务专项排查的通知》,要求继续严控房地产信托规模,强化房地产信托穿透监管,严禁为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提供通道。此次专项排查主要针对房地产信托业务的持续合规监管情况、风险防范化解情况及落实整改问责情况,银保监会要求各银保监局于11月30日前将排查情况上报。

随着降杠杆步伐,房地产行业出现了之前少有的发债猛增、但投资额大降的情况。

有业内人士指出,房地产杠杆的方式包括加快销售、减少拿地、变卖资产、寻求股权融资、甚至资产包流转等方式。

根据国泰君安数据,截至2020年6月末,三条红线均超标的“红色档”企业有22家,包括恒大、绿地集团、中南建设、金科股份、华夏幸福、富力地产、荣盛发展等。诸多地产商通过多种方式降杠杆。

除加速销售,房企也不断转让子公司股权。11月1日,恒大公告将持有广汇集团40.96%股权转让给申能集团,转让总金额为148.5亿元。稍早前,恒大863亿元规模战投签订补充协议,将战投转为普通股权长期持有,明确放弃回购权益。恒大还分拆旗下物业管理业务,已向港交所正式递交上市申请表格。

另据报道,恒大、融创计划首次在银行间市场发债,并正在为此准备相关材料。

上述中型房企区域负责人表示,从公司内部来说,在“三条红线”半年过渡期内,房地产公司要增加销售回款、减少拿地等投资力度,并引入投资人增加权益。“我们也正在和一些地产公司协商,或者入股,或者流转资产包,尽力在明年初之前把杠杆率水平降到合规范围内。”

责编 李剑华 实习生 李各力

更多内容请下载21 财经 APP

F. 央行重磅发声!涉及房贷、降准等问题 注意这几点

4月14日,人民银行召开新闻发布会,解读一季度信贷社融数据,并回应房地产金融、人民币汇率、货币政策等热点问题。

央行表示,数据显示,一季度,流动性合理充裕,金融总量稳定增长;一季度人民币各项贷款增加8.34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增6636亿元。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降低实体企业的经营成本;3月,新发放的企业贷款利率为4.37%,比上年12月低8个基点。

当前,国内疫情发生频次有所增多,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但我国经济韧性强,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下一步,人民银行将适时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更好发挥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

详解一季度产业贷款投放结构特点

一季度新增人民币贷款的结构数据被更多披露。4月14日,央行调查统计司司长阮健弘表示,今年一季度,新增人民币贷款8.34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增了6636亿元,这是统计上的高点。

其中,3月末,全部产业本外币中长期贷款余额71.69万亿元,同比增长11.9%,比同期全部本外币贷款的增速高0.9个百分点。一季度,全部产业中长期贷款新增3.59万亿元,同比少增4215亿元。

阮健弘表示, 从产业贷款投放的结构上看,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是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持续高增长。3月末,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增长29.5%。其中,高技术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增长31.9%。

二是工业的中长期贷款增速较高。3月末,工业中长期贷款增长20.7%,明显快于全部产业的中长期贷款增速。

三是基础设施业中长期贷款的增长有所回落。3月末,基础设施业中长期贷款增长13.2%,比上月末低0.5个百分点。

四是出口相关行业中长期贷款增速较快。3月末,出口相关行业中长期贷款增速31.8%,比上月末回升了0.6个百分点。

阮健弘表示,预计未来信贷投放继续保持稳定增长的态势,支持经济复苏。人民银行将继续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通过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服务力度,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

此外,针对市场关心的长三角地区是否受近期疫情影响出现信贷投放收缩的问题,4月14日,央行调查统计司司长阮健弘表示,今年一季度,长三角地区贷款增速高于全国。3月份,上海、江苏、浙江、安徽人民币贷款分别新增1247亿元、3245亿元、3957亿元、1315亿元,同比分别多增222亿元、514亿元、1212亿元、391亿元。

阮健弘表示,3月末,人民币贷款的增速是11.4%,增量比年初新增了8.34万亿元,同比多增6636亿元。其中,长三角地区的贷款增速高于全国。按可比口径统计,3月末,上海、江苏、浙江、安徽人民币贷款余额增速分别为11.5%、14.9%、15.8%和13.7%。上海贷款增速比全国高0.1个百分点,江苏、浙江和安徽分别比全国高3.5、4.4和2.3个百分点。

新设两项专项再贷款 规模总计2400亿

按照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人民银行将创设科技创新和普惠养老两项专项再贷款。4月14日,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对两项新专项再贷款进行了介绍。

关于科技创新再贷款,孙国峰表示,人民银行将通过科技创新专项再贷款引导金融机构进一步加大对科技创新企业的支持力度。该工具支持企业的范围包括“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等科技企业。支持范围按照科技部和工信部现有标准认定,金融机构自主选择范围内的企业开展融资服务。该工具适用的银行包括国家开发银行、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邮储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等21家全国性金融机构。总额度为2000亿元,利率为1.75%。

在操作方式上,科技创新专项再贷款采取“先贷后借”的直达机制,金融机构向企业发放贷款后,人民银行按期对符合要求的,贷款期限在6个月及以上科技企业贷款本金的60%提供资金支持。

关于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央行将通过该工具引导金融机构向普惠型养老机构提供优惠贷款,降低养老机构融资成本,面向普通人群增加普惠养老服务供给。该工具推出初期先选取浙江、江苏、河南、河北、江西等5个省份开展试点,试点额度为400亿元,利率为1.75%。试点金融机构为国家开发银行、进出口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等7家全国性大型银行。

金融机构按市场化原则,对符合标准的普惠性养老机构项目发放优惠利率贷款,贷款利率与同期限、同档次LPR大致持平。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也采取“先贷后借”的直达机制,按季发放。人民银行对符合条件的贷款,按贷款本金等额提供专项再贷款资金支持。

银行要灵活调整住房按揭等还款安排

央行金融市场司司长邹澜表示,受疫情近期多发、部分居民收入下降、房地产建筑营销活动受阻等因素影响,商品住宅销售额出现了下滑,个人住房贷款发放额也有小幅回落。但我国个人住房贷款的资产质量整体较好,不良率长期维持在0.3%左右的较低水平。

对于个人住房贷款的信用风险情况,央行金融市场司司长邹澜表示,我国个人住房贷款的资产质量整体较好,不良率长期维持在0.3%左右的较低水平。也就是说,每1000笔个人住房贷款大约只有3笔暂时处于不能正常还款的状态。从历史上看,我国个人住房贷款质量与就业、收入关系非常密切,反而受房价波动影响比较小,这与有些国家的情况有较大差异。

数据显示,我国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余额38.8万亿元,公积金贷款余额约7万亿元,两项合计超过46万亿元,对应大约1亿笔贷款。

邹澜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部分居民收入受到短期影响,存在推迟偿还月供、重新安排还款计划的需求,银行从贷后风险管理的角度出发,对于此类特殊情形,也需要有针对性的安排。因此,2020年1月,人民银行等五部门联合印发通知,其中明确对于受疫情影响的四类人群,金融机构要灵活调整住房按揭、信用卡等个人信贷还款安排,合理延后还款期限,对因疫情影响未能及时还款的可不作逾期记录报送。

“从大型银行当时的实践来看,在疫情初期,个人住房贷款不良率一度由0.29%上升到了0.37%;延期还款政策实施后,贷款质量总体保持稳定;随着后来疫情缓解,居民收入恢复,贷款偿还很快恢复正常,到2020年末,不良率已经回到了0.29%的原有水平。”邹澜称。

今年以来,国内疫情多发,各界对延期还款的关注升温。邹澜表示,人民银行将持续关注疫情形势,指导银行重点做好几方面工作:

一是强化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对于正常还款有困难的客户,要区分是还款能力,还是还款意愿的原因;要区分是受疫情影响的短期还款能力,还是中长期还款能力,将延期还款政策落到实处。

二是加大政策宣传力度,适当简化业务流程,聚焦重点客户群,因地制宜采取更大力度、更有针对性的措施。

三是针对零售业务链条长、客群多样化的特点,要加大各层级业务培训,完善客户服务体系,落实征信权益保护,畅通投诉维权渠道。

此外,受疫情等多种因素影响,部分已售住宅项目缓建停工、延期交房,人民银行也将会同相关部门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指导银行综合项目实际、借款人意愿等,依法依规妥善协商处理,切实维护购房人合法权益。

多城银行自主下调房贷利率

邹澜介绍,我国房地产市场区域特征非常明显,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和首付比例的确定遵循因城施策的原则,采用了“全国-城市-银行”三层定价机制。

具体来说,全国层面,首套房贷利率不得低于相应期限LPR,二套房的房贷利率不得低于相应期限LPR加60个基点,这是全国都要遵守下限政策。人民银行各省分支机构则指导省级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在全国政策下限的基础上,确定辖内每个城市的贷款利率加点下限,实践中多数城市直接采用了全国下限标准。银行则根据自身经营和客户信用风险状况,在各城市利率政策下限的基础上,合理确定每笔按揭贷款利率的具体加点数值。

因此,邹澜强调,近期房贷利率下调主要发生在银行层面。3月,由于市场需求减弱,全国已经有100多个城市的银行根据市场变化和自身经营情况,自主下调了个人房贷利率,平均下调幅度在20个到60个基点。部分省级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也配合地方政府的调控要求,根据城市的实际情况,在全国政策范围内,下调了本城市首付比例下限和利率下限,这是地方政府、银行根据市场形势和自身经营策略做出的差别化市场调整,适应了房地产市场区域差异的特征。

下一步,人民银行将继续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围绕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目标,因城施策配合地方政府履行好属地责任,更好满足购房者合理住房需求。

稳妥有序推动企业申设金控公司

自《金融控股公司监督管理试行办法》实施以来,近日,中国中信金融控股有限公司和北京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的金控公司设立许可已获批,目前还有三家已受理企业。央行宏观审慎局局长李斌表示,金融控股公司监管的重要目的是全面持续掌握整体经营状况,防范金融风险,推动稳健可持续发展,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人民银行正按程序开展审批工作,并稳妥有序推动其他具备设立情形的企业申设金融控股公司。

李斌 强调,人民银行始终坚持监管初衷,在开展金融控股公司准入管理过程中重点考量以下因素:

一是非金融企业应实质控制两类及以上金融机构,且所控金融机构的类型和资产规模符合规定情形。

二是拟设金融控股公司的股东资质要合规,大股东核心主业突出,资本实力比较雄厚,经营规范、投资资金真实合法。

三是拟设金融控股公司股权结构应当简单、清晰、可穿透,能穿透识别实际控制人和最终受益人。

四是组织架构健全,风险管理等制度有效,确保金融控股公司设立以后有完善的公司治理、健全的风险隔离机制、充足的资本水平等。

李斌表示,人民银行将持续推动具备设立情形的企业以申设金融控股公司为契机,摸清家底,推动金融与实业有效隔离,完善公司治理和风险管理,实现对金融板块股权的集中管理。

“这有利于提升后续金融控股公司整体监管的有效性,促进金融控股公司依法合规经营,防范形成跨机构、跨市场、跨业态的风险传染,维护金融体系稳定,提升服务实体经济和高质量发展的能力,助力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李斌称。

对增量高风险金融机构建立硬约束的早期纠正和限期整改机制

央行金融稳定局局长孙天琦表示,截至2021年末,全国高风险金融机构316家,数量连续六个季度下降,较峰值压降过半,金融风险处置进入了常态化阶段。下一步,人民银行将做好宏观和微观跨周期管理,争取走在金融风险曲线前面。

2021年四季度,人民银行完成了对4398家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央行评级。从整体上看,大部分机构评级结果在安全边界内(1-7级),资产占比约99%,全国高风险金融机构(8-D级)316家,数量较峰值已减少333家,现有316家高风险机构总资产仅占银行业总资产的1%。24家全国大型银行评级一直优良,资产占比70%左右,发挥了金融稳定的压舱石作用。

孙天琦表示,市场经济是有周期的,金融会随着经济周期起伏,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个别高风险机构。因此,既不要在经济上行期盲目乐观,也不要在经济下行期过度悲观。

在金融风险化解举措方面,孙天琦透露,央行针对增量高风险金融机构建立具有硬约束的早期纠正和限期整改机制,将央行监管评级和早期纠正机制有序衔接,对风险早识别、早预警、早发现、早处置。对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各类非法金融活动要早认定早处置,认定要准、下手要稳、下手要快、下手要坚决。对评级良好的金融机构,探索建立科学的监测预警体系,对异常指标早发现、早预警,避免潜在风险演变为实质风险。

“2021年,金融稳定部门共发现有潜在风险苗头问题、个别指标出现异常的银行共274家,通过及时采取措施,推动了189家有序化解了风险隐患。其中,50%左右的机构在一个季度内就可以完成纠正。”孙天琦称。

对于存量高风险机构的风险化解,孙天琦表示,要安好既有政策和工作安排,严格压实金融机构及其股东的主体责任,压实监管部门监管责任,压实地方政府属地风险处置责任和维稳第一责任,推动落实建立地方党政主要领导同志负责的财政金融风险处置机制。

孙天琦表示,下一步,人民银行将不断提高金融监管有效性,完善有效制衡的金融机构公司治理体系;推动建立中小金融机构多渠道、市场化资本补充机制;引导中小金融机构找准定位,服务当地、服务小微和“三农”,服务城乡居民;地方政府要加强信用环境建设,打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

此外,针对金融稳定保障基金,孙天琦表示,金融稳定保障基金定位于由中央掌握的应对重大金融风险的后备资金,与存款保险基金和相关行业保障基金双层运行、协同配合。在常规金融风险处置中,主要由存款保险基金和相关行业保障基金依法依职责投入,不涉及金融稳定保障基金的使用;在重大金融风险处置中,金融机构、股东和实际控制人、地方政府、存款保险基金和相关行业保障基金等各方,依法依职责充分投入相应资源后仍有缺口的,经批准后,按程序使用金融稳定保障基金进行重大金融风险处置。

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

随着美元指数不断走强突破100,人民币汇率能否保持稳定备受市场关注。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表示,今年以来人民币汇率有升有贬,双向浮动,目前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水平与上年末大致持平,市场在汇率形成中发挥了决定性作用。总的看,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强,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了基本稳定。

孙国峰表示,人民银行、外汇局在帮助外贸企业应对汇率波动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明显成效。2021年,企业利用远期、期权等外汇避险产品管理外汇风险的规模同比增长59%,高于同期银行结售汇增速36个百分点,企业套保比例同比上升4.6个百分点至21.7%。

展望未来,孙国峰表示,下一步人民银行将坚持以我为主,主要根据国内经济形势把握好稳健货币政策实施的力度和节奏,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发挥汇率调节宏观经济和国际收支自动稳定器的功能,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把握好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平衡。同时密切监测国际宏观经济金融形势,稳妥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冲击。

G. 多个领域贷款利率下调!3月新发放个人房贷利率比年初低17个基点

一季度贷款投向有何变化?央行最新数据给出了“答案”。

5月6日,央行发布《2022年一季度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2022年一季度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01.01万亿元,同比增长11.4%;一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8.34万亿元,同比多增6636亿元。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报告披露了企事业单位贷款、工业中长期贷款、普惠金融领域贷款、绿色贷款等多个领域的贷款数据。记者注意到,多个领域新发放贷款利率有所下降。

例如,涉房贷款方面,报告指出,一季度房地产开发贷款增加2900亿元,比上年四季度多增4414亿元。3月份,新发放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为5.42%,比年初低17个基点。

央行表示,一季度,人民银行继续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支持力度,在“量升价降”的同时实现结构进一步优化。一季度人民币各项贷款新增8.34万亿元,同比多增6636亿元,多增较多。企业和个人贷款利率也普遍回落。从贷款投向结构看,金融业较好地实现了对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有力支持。

普惠贷款保持较快增长

记者注意到,一季度投向工业、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的贷款保持快速增长。此外,普惠领域的支持持续加大力度。

央行表示,工业是稳住宏观经济大盘的重要支撑,基础设施建设是提振投资需求的重要领域。一季度,本外币工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增长20.7%,比各项贷款高9.7个百分点;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贷款同比增长13.2%,比各项贷款高2.2个百分点。工业企业和基础设施类企业贷款平均利率分别为4.33%和4.24%,均比上年同期下降了12个基点。金融体系有力保障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需求。

报告指出,普惠金融领域贷款保持较快增速,信用贷款占比提升,新发放贷款利率继续降低。从数据上来看,2022年一季度末,人民币普惠金融领域贷款余额28.48万亿元,同比增长21.4%,比上年末低1.8个百分点;一季度增加1.98万亿元,同比多增178亿元。

2022年一季度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20.77万亿元,同比增长24.6%,增速比上年末低2.7个百分点,其中信用贷款占比18.9%,比上年末高0.8个百分点;一季度增加1.55万亿元,同比少增241亿元。农户生产经营贷款余额7.25万亿元,同比增长14.1%;创业担保贷款余额2513亿元,同比增长11%;助学贷款余额1434亿元,同比增长12.3%。3月份新发放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利率为4.93%,比年初低17个基点。

央行称:“一季度普惠小微贷款同比增长24.6%,其中对个体,也就是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主贷款同比增速是21.3%,均比各项贷款增速高出10个百分点以上。这些贷款的投放有力支持了对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纾困帮扶,有利于稳住市场主体。”

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回落

今年以来,已有上海、广州、深圳等多个城市房贷利率不同程度下调。此前,央行金融市场司司长邹澜称,近期,房贷利率下调主要是发生在银行层面。3月份以来,由于市场需求减弱,全国已经有一百多个城市的银行根据市场变化和自身经营情况,自主下调了房贷利率,平均幅度在20个到60个基点不等。

报告指出,一季度房地产开发贷款环比多增,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回落。从数据上来看,2022年一季度末,人民币房地产贷款余额53.22万亿元,同比增长6%,比上年末增速低1.9个百分点;一季度增加7790亿元,占同期各项贷款增量的9.3%,占比较上年全年水平低9.8个百分点。

一季度末,房地产开发贷款余额12.56万亿元,同比下降0.4个百分点,增速比上年末低1.3个百分点;一季度增加2900亿元,比上年四季度多增4414亿元。个人住房贷款余额38.84万亿元,同比增长8.9%,增速比上年末低2.3个百分点。3月份,新发放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为5.42%,比年初低17个基点。

此外,住户贷款增速减缓,消费贷款利率大幅下降。2022年一季度末,本外币住户经营性贷款余额17.1万亿元,同比增长16%,比上年末低3.1个百分点;一季度增加8887亿元,同比少增2414亿元。住户其他消费性贷款(不含个人住房贷款)余额16.42万亿元,同比增长7.1%,增速比上年末低2.4个百分点;一季度减少1502亿元,同比少增3585亿元。3月份,新发放住户其他消费贷款利率为7.68%,比年初和上年同期分别低67和41个基点。

央行表示,在消费领域,金融机构也通过降低贷款利率积极地推动活跃个人消费。一季度,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回落,3月份新发放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为5.42%,比年初低17个基点。消费贷款利率降幅更大,比年初下降了67个基点,有助于进一步发挥消费对经济循环的牵引带头作用。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近日,央行召开专题会议强调,执行好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及时优化房地产信贷政策,保持房地产融资平稳有序,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

H. 三月之后,贷款利率会上涨吗


去年一年受疫情影响。政府为了扶持小微企业,做出了各种贴息政策。


四大行纷纷响应,推出了先息后本,年化只有3.85%的“小微企业贷”,单单只需要营业执照和流水就可以申请。


放水力度之大,让企业主们都在行业寒冬感受到了政府的阳光。


随着疫情的控制,开年后也纷纷接收到了合作银行的通知:


中信银行由去年的4.95%上调到6%,


建行由去年的3.567%上调到3.85%,


邮储由去年的4.35%上调到5%,


众邦银行去年的5.5%的优惠政策已取消。


政府的贴息一取消,各个银行也恢复了正常利率。


毕竟现在五年期lpr都到了5.25%。



那这到底是短期的银行调整浮动呢?还是未来的一个趋势。


我们看下郭树清(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党委书记,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副行长)主席的说法:



可见未来利率都是会进行一个调整。


除了受疫情好转的影响。


其他地方对利率上涨也有迹可寻。



曾经火爆大街小巷的p2p在2020年,已经全部清零。


在监管的重度打击下,不仅全面覆盖P2P机构,而且,还剑指所谓的 科技 金融公司,其标志性的事件是,出台小额贷款新规、以及对蚂蚁金服上市的紧急叫停。


p2p的虽然清零了,但需要资金的人数并不会因此而减少。


狼多肉少势必会造成银行审核更加严格,拉高对客户的评分,利率也将有所调整。


另外,在2020年12月31日,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关于建立银行业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的通知》。



其中《通知》明确了房地产贷款在银行发放贷款的额度占比减少:


其中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交通银行、中国邮储银行:房地产贷款占比上限40%,个人住房贷款上限32.5%。


招商银行、农业发展银行、浦发银行、中信银行、兴业银行、中国民生银行、中国光大银行、华夏银行、进出口银行、广发银行、平安银行、北京银行、上海银行、江苏银行、恒丰银行、浙商银行、渤海银行:房地产贷款占比上限27.5%,个人住房贷款上限20%。


城市商业银行(不包括上文银行)、民营银行、大中城市和城区农合机构(农合机构包括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房地产贷款占比上限22.5%,个人住房贷款上限17.5%。


县域农合机构:房地产贷款占比上限17.5%,个人住房贷款上限12.5%。


村镇银行:房地产贷款占比上限12.5%,个人住房贷款上限7.5%。


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在银行风险权重设定为50%,而个人其他债权的风险权重设定为75%,一般公司类贷款风险权重设定为100%。


权重越小,安全性越高。


权重越大,风险性越高。

银行作为营利性的企业,抵押贷款的受限,其他风险权重高的产品,通过调整才能平衡风险。


而之前我讲过,贷款为什么选在开门红期间比较好?



很多银行在开年年初,都是有一波开门红的福利给到大家的。


在开门红期间。每年的1月-3月。


客户经理的奖金福利最好,为了完成指标,客户经理由以前的“爱答不理”变成会尽全力的帮助你,助你“闯关成功”。


为了完成年度指标,银行的风控也会降低标准,增加资质比较普通的客户的批款率。


很多年前被拒的客户都可以再次申请。


不管是利息,还是额度。都会有很大的优惠。


例如现在的浦发银行开红门活动,将个人抵押贷款汇率调整至3.85%。


3月31号截至。


3月,开门红的最后一个月,那些总是说“等等”的老板们,可以将计划提上日程了。


毕竟,多获得的每一点成本都可以在未来创造的更大的价值。

我是 加v,日常分享 中小微企业及个人融资小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