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贷款类型 » 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增速
扩展阅读
抵押贷款资质好 2024-11-30 12:41:40

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增速

发布时间: 2023-04-24 05:36:48

① 央行最新发声:涉及房贷、降准、汇率等问题 来看七大要点

4月14日,人民银行召开新闻发布会,解读一季度信贷社融数据,并回应房地产金融、人民币汇率、货币政策等热点问题。

央行表示,数据显示,一季度,流动性合理充裕,金融总量稳定增长;一季度人民币各项贷款增加8.34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增6636亿元。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降低实体企业的经营成本;3月,新发放的企业贷款利率为4.37%,比上年12月低8个基点。

当前,国内疫情发生频次有所增多,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但我国经济韧性强,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下一步,人民银行将适时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更好发挥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

详解一季度产业贷款投放结构特点

一季度新增人民币贷款的结构数据被更多披露。4月14日,央行调查统计司司长阮健弘表示,今年一季度,新增人民币贷款8.34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增了6636亿元,这是统计上的高点。

其中,3月末,全部产业本外币中长期贷款余额71.69万亿元,同比增长11.9%,比同期全部本外币贷款的增速高0.9个百分点。一季度,全部产业中长期贷款新增3.59万亿元,同比少增4215亿元。

阮健弘表示, 从产业贷款投放的结构上看,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是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持续高增长。3月末,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增长29.5%。其中,高技术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增长31.9%。

二是工业的中长期贷款增速较高。3月末,工业中长期贷款增长20.7%,明显快于全部产业的中长期贷款增速。

三是基础设施业中长期贷款的增长有所回落。3月末,基础设施业中长期贷款增长13.2%,比上月末低0.5个百分点。

四是出口相关行业中长期贷款增速较快。3月末,出口相关行业中长期贷款增速31.8%,比上月末回升了0.6个百分点。

阮健弘表示,预计未来信贷投放继续保持稳定增长的态势,支持经济复苏。人民银行将继续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通过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服务力度,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

此外,针对市场关心的长三角地区是否受近期疫情影响出现信贷投放收缩的问题,4月14日,央行调查统计司司长阮健弘表示,今年一季度,长三角地区贷款增速高于全国。3月份,上海、江苏、浙江、安徽人民币贷款分别新增1247亿元、3245亿元、3957亿元、1315亿元,同比分别多增222亿元、514亿元、1212亿元、391亿元。

阮健弘表示,3月末,人民币贷款的增速是11.4%,增量比年初新增了8.34万亿元,同比多增6636亿元。其中,长三角地区的贷款增速高于全国。按可比口径统计,3月末,上海、江苏、浙江、安徽人民币贷款余额增速分别为11.5%、14.9%、15.8%和13.7%。上海贷款增速比全国高0.1个百分点,江苏、浙江和安徽分别比全国高3.5、4.4和2.3个百分点。

新设两项专项再贷款 规模总计2400亿

按照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人民银行将创设科技创新和普惠养老两项专项再贷款。4月14日,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对两项新专项再贷款进行了介绍。

关于科技创新再贷款,孙国峰表示,人民银行将通过科技创新专项再贷款引导金融机构进一步加大对科技创新企业的支持力度。该工具支持企业的范围包括“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等科技企业。支持范围按照科技部和工信部现有标准认定,金融机构自主选择范围内的企业开展融资服务。该工具适用的银行包括国家开发银行、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邮储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等21家全国性金融机构。总额度为2000亿元,利率为1.75%。

在操作方式上,科技创新专项再贷款采取“先贷后借”的直达机制,金融机构向企业发放贷款后,人民银行按期对符合要求的,贷款期限在6个月及以上科技企业贷款本金的60%提供资金支持。

关于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央行将通过该工具引导金融机构向普惠型养老机构提供优惠贷款,降低养老机构融资成本,面向普通人群增加普惠养老服务供给。该工具推出初期先选取浙江、江苏、河南、河北、江西等5个省份开展试点,试点额度为400亿元,利率为1.75%。试点金融机构为国家开发银行、进出口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等7家全国性大型银行。

金融机构按市场化原则,对符合标准的普惠性养老机构项目发放优惠利率贷款,贷款利率与同期限、同档次LPR大致持平。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也采取“先贷后借”的直达机制,按季发放。人民银行对符合条件的贷款,按贷款本金等额提供专项再贷款资金支持。

银行要灵活调整住房按揭等还款安排

央行金融市场司司长邹澜表示,受疫情近期多发、部分居民收入下降、房地产建筑营销活动受阻等因素影响,商品住宅销售额出现了下滑,个人住房贷款发放额也有小幅回落。但我国个人住房贷款的资产质量整体较好,不良率长期维持在0.3%左右的较低水平。

对于个人住房贷款的信用风险情况,央行金融市场司司长邹澜表示,我国个人住房贷款的资产质量整体较好,不良率长期维持在0.3%左右的较低水平。也就是说,每1000笔个人住房贷款大约只有3笔暂时处于不能正常还款的状态。从历史上看,我国个人住房贷款质量与就业、收入关系非常密切,反而受房价波动影响比较小,这与有些国家的情况有较大差异。

数据显示,我国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余额38.8万亿元,公积金贷款余额约7万亿元,两项合计超过46万亿元,对应大约1亿笔贷款。

邹澜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部分居民收入受到短期影响,存在推迟偿还月供、重新安排还款计划的需求,银行从贷后风险管理的角度出发,对于此类特殊情形,也需要有针对性的安排。因此,2020年1月,人民银行等五部门联合印发通知,其中明确对于受疫情影响的四类人群,金融机构要灵活调整住房按揭、信用卡等个人信贷还款安排,合理延后还款期限,对因疫情影响未能及时还款的可不作逾期记录报送。

“从大型银行当时的实践来看,在疫情初期,个人住房贷款不良率一度由0.29%上升到了0.37%;延期还款政策实施后,贷款质量总体保持稳定;随着后来疫情缓解,居民收入恢复,贷款偿还很快恢复正常,到2020年末,不良率已经回到了0.29%的原有水平。”邹澜称。

今年以来,国内疫情多发,各界对延期还款的关注升温。邹澜表示,人民银行将持续关注疫情形势,指导银行重点做好几方面工作:

一是强化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对于正常还款有困难的客户,要区分是还款能力,还是还款意愿的原因;要区分是受疫情影响的短期还款能力,还是中长期还款能力,将延期还款政策落到实处。

二是加大政策宣传力度,适当简化业务流程,聚焦重点客户群,因地制宜采取更大力度、更有针对性的措施。

三是针对零售业务链条长、客群多样化的特点,要加大各层级业务培训,完善客户服务体系,落实征信权益保护,畅通投诉维权渠道。

此外,受疫情等多种因素影响,部分已售住宅项目缓建停工、延期交房,人民银行也将会同相关部门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指导银行综合项目实际、借款人意愿等,依法依规妥善协商处理,切实维护购房人合法权益。

多城银行自主下调房贷利率

邹澜介绍,我国房地产市场区域特征非常明显,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和首付比例的确定遵循因城施策的原则,采用了“全国-城市-银行”三层定价机制。

具体来说,全国层面,首套房贷利率不得低于相应期限LPR,二套房的房贷利率不得低于相应期限LPR加60个基点,这是全国都要遵守下限政策。人民银行各省分支机构则指导省级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在全国政策下限的基础上,确定辖内每个城市的贷款利率加点下限,实践中多数城市直接采用了全国下限标准。银行则根据自身经营和客户信用风险状况,在各城市利率政策下限的基础上,合理确定每笔按揭贷款利率的具体加点数值。

因此,邹澜强调,近期房贷利率下调主要发生在银行层面。3月,由于市场需求减弱,全国已经有100多个城市的银行根据市场变化和自身经营情况,自主下调了个人房贷利率,平均下调幅度在20个到60个基点。部分省级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也配合地方政府的调控要求,根据城市的实际情况,在全国政策范围内,下调了本城市首付比例下限和利率下限,这是地方政府、银行根据市场形势和自身经营策略做出的差别化市场调整,适应了房地产市场区域差异的特征。

下一步,人民银行将继续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围绕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目标,因城施策配合地方政府履行好属地责任,更好满足购房者合理住房需求。

稳妥有序推动企业申设金控公司

自《金融控股公司监督管理试行办法》实施以来,近日,中国中信金融控股有限公司和北京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的金控公司设立许可已获批,目前还有三家已受理企业。央行宏观审慎局局长李斌表示,金融控股公司监管的重要目的是全面持续掌握整体经营状况,防范金融风险,推动稳健可持续发展,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人民银行正按程序开展审批工作,并稳妥有序推动其他具备设立情形的企业申设金融控股公司。

李斌 强调,人民银行始终坚持监管初衷,在开展金融控股公司准入管理过程中重点考量以下因素:

一是非金融企业应实质控制两类及以上金融机构,且所控金融机构的类型和资产规模符合规定情形。

二是拟设金融控股公司的股东资质要合规,大股东核心主业突出,资本实力比较雄厚,经营规范、投资资金真实合法。

三是拟设金融控股公司股权结构应当简单、清晰、可穿透,能穿透识别实际控制人和最终受益人。

四是组织架构健全,风险管理等制度有效,确保金融控股公司设立以后有完善的公司治理、健全的风险隔离机制、充足的资本水平等。

李斌表示,人民银行将持续推动具备设立情形的企业以申设金融控股公司为契机,摸清家底,推动金融与实业有效隔离,完善公司治理和风险管理,实现对金融板块股权的集中管理。

“这有利于提升后续金融控股公司整体监管的有效性,促进金融控股公司依法合规经营,防范形成跨机构、跨市场、跨业态的风险传染,维护金融体系稳定,提升服务实体经济和高质量发展的能力,助力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李斌称。

对增量高风险金融机构建立硬约束的早期纠正和限期整改机制

央行金融稳定局局长孙天琦表示,截至2021年末,全国高风险金融机构316家,数量连续六个季度下降,较峰值压降过半,金融风险处置进入了常态化阶段。下一步,人民银行将做好宏观和微观跨周期管理,争取走在金融风险曲线前面。

2021年四季度,人民银行完成了对4398家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央行评级。从整体上看,大部分机构评级结果在安全边界内(1-7级),资产占比约99%,全国高风险金融机构(8-D级)316家,数量较峰值已减少333家,现有316家高风险机构总资产仅占银行业总资产的1%。24家全国大型银行评级一直优良,资产占比70%左右,发挥了金融稳定的压舱石作用。

孙天琦表示,市场经济是有周期的,金融会随着经济周期起伏,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个别高风险机构。因此,既不要在经济上行期盲目乐观,也不要在经济下行期过度悲观。

在金融风险化解举措方面,孙天琦透露,央行针对增量高风险金融机构建立具有硬约束的早期纠正和限期整改机制,将央行监管评级和早期纠正机制有序衔接,对风险早识别、早预警、早发现、早处置。对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各类非法金融活动要早认定早处置,认定要准、下手要稳、下手要快、下手要坚决。对评级良好的金融机构,探索建立科学的监测预警体系,对异常指标早发现、早预警,避免潜在风险演变为实质风险。

“2021年,金融稳定部门共发现有潜在风险苗头问题、个别指标出现异常的银行共274家,通过及时采取措施,推动了189家有序化解了风险隐患。其中,50%左右的机构在一个季度内就可以完成纠正。”孙天琦称。

对于存量高风险机构的风险化解,孙天琦表示,要安好既有政策和工作安排,严格压实金融机构及其股东的主体责任,压实监管部门监管责任,压实地方政府属地风险处置责任和维稳第一责任,推动落实建立地方党政主要领导同志负责的财政金融风险处置机制。

孙天琦表示,下一步,人民银行将不断提高金融监管有效性,完善有效制衡的金融机构公司治理体系;推动建立中小金融机构多渠道、市场化资本补充机制;引导中小金融机构找准定位,服务当地、服务小微和“三农”,服务城乡居民;地方政府要加强信用环境建设,打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

此外,针对金融稳定保障基金,孙天琦表示,金融稳定保障基金定位于由中央掌握的应对重大金融风险的后备资金,与存款保险基金和相关行业保障基金双层运行、协同配合。在常规金融风险处置中,主要由存款保险基金和相关行业保障基金依法依职责投入,不涉及金融稳定保障基金的使用;在重大金融风险处置中,金融机构、股东和实际控制人、地方政府、存款保险基金和相关行业保障基金等各方,依法依职责充分投入相应资源后仍有缺口的,经批准后,按程序使用金融稳定保障基金进行重大金融风险处置。

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

随着美元指数不断走强突破100,人民币汇率能否保持稳定备受市场关注。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表示,今年以来人民币汇率有升有贬,双向浮动,目前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水平与上年末大致持平,市场在汇率形成中发挥了决定性作用。总的看,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强,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了基本稳定。

孙国峰表示,人民银行、外汇局在帮助外贸企业应对汇率波动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明显成效。2021年,企业利用远期、期权等外汇避险产品管理外汇风险的规模同比增长59%,高于同期银行结售汇增速36个百分点,企业套保比例同比上升4.6个百分点至21.7%。

展望未来,孙国峰表示,下一步人民银行将坚持以我为主,主要根据国内经济形势把握好稳健货币政策实施的力度和节奏,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发挥汇率调节宏观经济和国际收支自动稳定器的功能,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把握好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平衡。同时密切监测国际宏观经济金融形势,稳妥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冲击。

② 一季度银行业新增贷款近7万亿元

人民网北京7月11日电(黄生)近日,央行公皮举布了今年6月份我国多项金融数据。数据显示,今年6月末,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8.6%,预期增长8.2%,前值增长8.3%;6月社会融资规模增加3.67万亿元,预期2.89万亿元,前值1.92万亿元;6月人民币贷款增加2.12万亿,预期1.85万亿,前值1.5万亿。

据悉,今年6月,新增人民币贷款分别增加6200亿元和3086亿元。其中,6月份企业部门贺闭贷款14591亿元,同比多增5313亿元;企业中长期贷款增加1019亿元,短期贷款减少960亿元。居民新增贷款8685亿元,同比少增1130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新增贷款减少1906亿元,同比少增1116亿元。此外,各项贷款余额增速为12.3%,比上月高0.1个百分点,实体信贷继续保持强劲。

多位业内人士对人民网记者表示,6月新增人民币贷款不仅高于5月新增规模,也高于近5年来的历史值,远超市场预期。其中,信贷高增长主要是由于部分货币供应导致票据融资明显回暖。同时,企业中长期贷款继续保持强劲,居民中长期贷款和金融部门贷款减少,也表明信贷结构继续优化。

为什么6月新增人民币贷款超市场预期?

金融与国际经济研究所研究员胡文彦对人民网记者表示,受经济增速放缓、信贷投放放松、去年同期基数较低等因素禅握裂影响,企业票据融资同比多增4851亿元,而新增人民币贷款同比多增3086亿元。前者是后者的1.57倍,可见票据融资是6月信贷走强的主要原因。

“6月份新增人民币贷款超出预期,要么是因为信贷需求强劲,要么是因为年中到来,银行增加了资产。”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文彬对人民网记者表示,总体来看,今年6月企业中短期信贷有所改善。

同时,对于6月份企业中长期贷款的增长,胡文彦认为这是2019年8月份以来高增长趋势的延续,因为企业利润的高增长带动了投融资需求的增加;金融机构继续加大对制造业、小微企业和绿色金融的信贷支持;随着金融力度的加快,基础设施配套贷款需求增加。

对于6月份居民部门新增贷款,胡文彦分析,居民中长期贷款同比减少1193亿元,反映出各地从多个角度收紧楼市的政策效应有所加速,流向房地产的资金持续放缓,也预示着未来房地产投资可能面临较大的放缓压力。此外,6月份居民短期贷款同比多增100亿元,结束了连续两个月的收缩态势,表明此前严控消费贷款和经营性贷款的调控政策取得明显成效后,逐渐趋于正常,消费边际回升也有利于居民短期贷款的回升。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唐建伟对人民网记者表示,6月楼市成交量并未萎缩,企业中长期贷款需求并不疲软,使得居民和企业新增中长期贷款双双坚挺,均较上月有所增加。

新增人民币贷款超预期,也是6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速止跌的原因之一。

“6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加3.67万亿元,同比多增2008万亿元。与3月以来连续减少1万多亿元相比

相关问答:银行贷款专家请进!

我来大致讲一下。根据二套房政策,贷款购买第二套住房的家庭,贷款利率不得低于央行公布的贷款基准利率的1.1倍。查了下2014年1月五年期以上贷款利率为6.55,所以你的贷款利率最低应为7.205(注意:最低)。

根据你的贷款金额、期限、月还款额,我倒推你的贷款利率大致在9.8左右,也就是说在贷款基准利率上上浮1.5倍。

至于银行说的不提前还贷的话,利率会下浮,这是因为目前央行贷款基准利率下浮了,你的贷款利率自然也要下浮。

相关问答:专家:年轻人要勇于贷款买房,否则将来房价上涨,后悔的还是自己。对此你怎么看呢?

我买房比较早。

我在一个五线地级市,单位分了套小福利房,三室一厅。位置好,通风采光楼层都不错,就是很小,4万。

06年,在步行街附近,买了一套小一室一厅出租,6万。

08年,在步行街附近,买了套学区房一室一厅出租,12万。

09年,在步行街附近,买了套140平米的三室两厅住房自住(单位分的房子实在太小了),28万。

16年,买了个二手车库,10万。

现在,一共有四套房子一个车库。一套大的自己住,三套小的出租。车子有地方停,车库出租给别人当仓库。

我买房的时候房价还没有涨,但没有人愿意买房。

很多人的心态:‘’活人还能被尿憋死?还能住到大马路上?‘’

何况,当年钱存银行,利息挺高的。年息8,9,有时还‘’贴水‘’(利息之外,每存一万,补贴五十元)。具体利率记不得了,反正租金(那时租金低),比房本利息只高一点点。而且出租房子很操心,吃利息很省事。

所以,看笑话的人很多。笑话我自找麻烦,给自己套上沉重的经济枷锁,却没有太多的好处,一个劳碌命。

我并不知道以后房价会大涨。

我家祖上是地主,习惯置田产。奶奶娘家在镇上,代代跑河运,习惯置商铺。先祖认为货币通货膨胀,不如产业妥当。

解放后因产业吃了亏。家庭成份不好,田产,房产被没收。我爸军校毕业,只能转业。

可现在是和平年代。

置产业的念头,蛰伏而出。商铺买不起,就买小房子出租。

每套房子都是借钱买的。

第一套(4万),单位分的房是借钱买的。工作十余年,才还清。

第二套(6万),自己五万,剩下的一万,找父母借的。又借了三千,铺了地砖,刷了白墙,铝合金窗和防盗门是现成的。

第三套(12万),完全是借的。二手房,不用装修。

第四套(28万),完全是借的。首付借了十万,公积金贷款十八万。又借了五万装修。

我父母单位分的有房,身体好,没花销,略有积蓄。妹妹也有闲钱。我可以随便借到钱买房,房价也不高。

但借的钱要还,我又是个急性子,不把钱还完,心里不踏实。

房价虽然不高,可那时工资也不高。借的钱就是巨款,预计很多年才能还清。我又是无债才能一身轻的急性子,精神压力真大呀。

那几年过的真苦。

每个月工资到手,就掰着手指头计算能还多少。租金到手,转手就还钱了。

说来好笑,我几乎月月还钱。一千两千的还,零敲碎打的还,有一点钱就赶紧还,并没有凑成整数再还。

朋友笑话我,借钱给我,要有好记性,还要先学会算账,准备一个流水帐本,才能算清我己还了多少钱,还差多少钱未还。

(我不赖帐不啃老,有借急着还,因为祖上是开明乡绅的遗传?呵呵)

吃的,穿的,用的,无一不节省。

除了每年暑假带孩子旅游(穷游),几乎没有生活费之外的开支。

看我笑话的人真多。

先笑话我买房多余,脑子被驴踢了:‘’你能睡几套房子,买那么多房干什么?‘’

‘’钱存银行省事,出租房子麻烦。又多不了两个渣渣钱,却要操不完的心。何苦?‘’

房价涨了,先买房的我似乎占了便宜。观众不舒服了,故意忽略到我要还款(辩解无效),故意当我是大富豪,笑话我抠门。

隔几天,就有人笑嘻嘻的对我说:‘’你这么多房,这么有钱,却舍不得吃,舍不得穿。攒那么多钱干什么?钱财这东西,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你真是现代严监生,中国葛朗台,准备把钱带到棺材里吗?‘’

我:??

(哪有攒钱?哪有积蓄?买房而负债,‘’负翁‘’还款中)

也有人诚恳忠告:‘’人活一世,草木一秋,要及时享受呀!人若没了,别人睡你房子,用你老公,打你孩子,花你的钱。你舍不得花辛辛苦苦的攒钱,给别人用了,你甘心吗?‘’

我:??

(好有道理。忠告我的,你自己呢?再说,我留给我孩子不行么?)

从06年到现在,13年了,买房的本钱早己收回。

我这样朴素的百姓,一向没有大的购买欲望。有了房租补贴,买点小东西,出门旅游,比身边人大方一点点。

人际交往礼尚往来中,格局大了一点点,自我感觉滋润,很舒服。

专家的话,听不听是一回事。信不信,又是另一码事。自己思考。

我个人认为,现在投资买房不划算,自住可以买。

③ 贷款增速怎么算

贷款是当下的人们所经常用的消费方式但是贷款还是有着一定的风险的,因此需要根据自己的消费能力去进行选择。因此在计算贷款时需要考虑到的是贷款的增速计算公式,如何计算其有着一套自己的计算方式。计算方式即用期末数除以期初数,得出来的数再开期数的次方再减1,贷款增速是贷款增加速度的简称,举例来说,1月份银行贷出资金为3000亿元,2月份银行贷出资金为3300亿元,那么,贷款增速则为(3300-3000)/3000×100%=10%.贷款平均增速是贷款在一个较长时期中逐期递增的平均速度。
【拓展资料】
新增人民币贷款即新增贷款,新增贷款是用来反映我国金融机构向企业和居民发放的人民币贷款的增加额的一个统计数据,由中国人民银行定期向社会公布。
2.新增贷款的计算方式为:新增贷款=本期末贷款余额-上期末贷款余额。
3.新增贷款是指现有的贷款款额。
A.其表现的主要特点是:
① 传统行业多,新兴行业少;
② 一般贷款品种占比多,创新贷款占比少;
③ 信用等级低的客户多,信用等级高的客户少;
④ 实际用于铺底的多,用于周转流动的少。
B.新增贷款结构主要表现有以下特点:
① 传统行业多,新兴行业少。
② 一般贷款品种占比多,创新贷款占比少。
③ 信用等级低的客户多,信用等级高的客户少。
④ 实际用于铺底的多,用于周转流动的少。
贷款增长较快,反映我国货币政策传导顺畅,市场机制运行良好。在银行信贷供给的流动性、资本、利率约束得到进一步缓解的情况下,银行贷款投放的意愿和能动性较强,市场机制作用充分发挥,货币政策传导效率明显提升,前期出台的各项货币政策措施能够更快、更有效地传导至实体经济,贷款增长倍数于央行投放的流动性,有利于解决实体经济实际困难。
贷款较快增长,可以提高企业和居民购买力,从供需两端支持经济发展。在现代银行货币体系下,贷款创造存款,货币就是贷款创造出来的,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的目标就是为了增加贷款,进而增加货币。广义货币就是现金加上企业、个人和其他存款。存款增加意味着货币增加,有效缓解了企业和居民的现金流压力,企业和居民的购买力增强,企业可以去投资,去组织生产,增加就业岗位,发放工资等,居民可以去消费,增加对企业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会逐步体现出来。
贷款增长较快,体现出我国经济韧性巨大,我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态势没有改变。贷款增长较快,还反映贷款需求较为旺盛。这表明我国经济的韧性强、回旋余地大,随着疫情防控向好态势进一步巩固,复工复产逐步接近或达到正常水平,各项经济活动正在恢复,市场信心增强,经济复苏明显领先于其他经济体。

④ 中国银行境内人民币公司贷款增速最快的领域是

人民银行统计,2021年二季度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85.5万亿元,同比增长12.3%;上半年增加12.76万亿元,同比多增6677亿元。贷款投向呈现以下特点。

一、企事业单位中长期贷款增长加快

2021年二季度末,本外币企事业单位贷款余额119.11万亿元,同比增长10.8%,增速比上年末低1.6个百分点;上半年增加8.58万亿元,同比少增5809亿元。

分期限看,短期贷款及票据融资余额43.21万亿元,同比增长1.7%,增速比上年末低6.5个百分点;上半年增加1.65万亿元,同比少增2.43万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72.69万亿元,同比增长16.8%,增速比上年末高1.5个百分点;上半年增加6.62万亿元,同比多增1.68万亿元。

分用途看,固定资产贷款余额51.08万亿元,同比增长11.4%,增速比上年末低0.2个百分点;经营性贷款余额49.22万亿元,同比增长11.4%,增速比上年末低1.5个百分点。

二、工业中长期贷款增速继续提升

2021年二季度末,本外币工业中长期贷款余额12.59万亿元,同比增长25.8%,增速比上年末高5.8个百分点;上半年增加1.59万亿元,同比多增7507亿元。其中,重工业中长期贷款余额10.85万亿元,同比增长24.4%,增速比上年末高5.9个百分点;轻工业中长期贷款余额1.74万亿元,同比增长35.2%,增速比上年末高4.5个百分点。

2021年二季度末,本外币服务业中长期贷款余额48.91万亿元,同比增长14.5%,增速比上年末高0.2个百分点;上半年增加3.85万亿元,同比多增5680亿元。房地产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增长3.2%,增速比上年末低4.6个百分点。

三、普惠金融领域贷款保持较快增长

2021年二季度末,人民币普惠金融领域贷款1余额24.76万亿元,同比增长25.5%,比上年末高1.3个百分点;上半年增加3.26万亿元,同比多增8324亿元。

2021年二季度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17.74万亿元,同比增长31%,增速比上年末高0.7个百分点;上半年增加2.65万亿元,同比多增6734亿元。农户生产经营贷款余额6.59万亿元,同比增长13.6%;创业担保贷款余额2293亿元,同比增长32.9%;助学贷款余额1238亿元,同比增长11.2%。

2021年二季度末,原建档立卡人口存量贷款余额1221亿元;全国脱贫人口2贷款余额8556亿元。

四、绿色贷款增长速度加快

2021年二季度末,本外币绿色贷款3余额13.92万亿元,同比增长26.5%,比一季度末高1.9个百分点,高于各项贷款增速14.6个百分点,上半年增加1.87万亿元。其中,投向具有直接和间接碳减排效益项目的贷款分别为6.79和2.58万亿元,合计占绿色贷款的67.3%。

分用途看,基础设施绿色升级产业和清洁能源产业贷款余额分别为6.68和3.58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6.5%和19.9%。分行业看,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绿色贷款余额3.98万亿元,同比增长16.4%,上半年增加3295亿元;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绿色贷款余额3.88万亿元,同比增长20.2%,上半年增加3554亿元。

五、涉农贷款增速小幅回落

2021年二季度末,本外币涉农贷款余额41.66万亿元,同比增长10.1%,增速比上年末低0.6个百分点;上半年增加3.03万亿元,同比多增2072亿元。

2021年二季度末,农村(县及县以下)贷款余额34.74万亿元,同比增长11.5%,增速比上年末低0.4个百分点;上半年增加2.74万亿元,同比多增2823亿元。农户贷款余额12.86万亿元,同比增长15.1%,增速比上年末高0.9个百分点;上半年增加1.07万亿元,同比多增1980亿元。农业贷款余额4.53万亿元,同比增长5.9%,增速比一季度末和上年末分别低2.1和1.6个百分点;上半年增加2676亿元,同比少增727亿元。

六、房地产贷款增速持续下降

2021年二季度末,人民币房地产贷款余额50.78万亿元,同比增长9.5%,低于各项贷款增速2.8个百分点,比上年末增速低2.2个百分点;上半年增加2.42万亿元,占同期各项贷款增量的18.9%,比上年全年水平低6.5个百分点。

2021年二季度末,房地产开发贷款余额12.3万亿元,同比增长2.8%,增速比上年末低3.3个百分点。其中,保障性住房开发贷款余额4.65万亿元,同比减少1.5%,增速比上年末低2.5个百分点。个人住房贷款余额36.58万亿元,同比增长13%,增速比上年末低1.6个百分点。

七、住户经营性贷款加速增长

2021年二季度末,本外币住户贷款余额67.77万亿元,同比增长15.1%,增速比上年末高0.9个百分点;上半年增加4.58万亿元,同比多增1.03万亿元。

⑤ 中国当前的货币政策的特点,原因和背景

特点:

中国货币政策是中国货币当局为了达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采取的管理和调节货币与信用的政策。它同样由最终目标、政策工具、操作指标、中介目标等因素构成。中国的货币政策,随中国的政策与发展实践而不断发展变化的,具有中国特色。

原因:

稳健的货币政策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一种提法,它讲的是制定货币政策的指导思想和方针,它不同于经济学教科书关于货币政策操作层面的提法(如“宽松的”、“中性的”或“紧缩的”货币政策)。

稳健的货币政策与稳定币值目标相联系,它包含既防止通货紧缩又防止通货膨胀两方面的要求,它不妨碍根据经济形势需要对货币政策实行或扩张、或紧缩的操作。

背景:

主要有这样几方面:

一是经过90年代初的房地产和开发区热,到1997、1998年,部分中小金融机构的风险问题已相当突出,当时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银行面临化解金融风险和防范出现新的更严重金融风险的重要任务;

二是当时尽管社会总需求不足的矛盾已经暴露,但是最突出的还是结构性问题,实际有效贷款需求不足;

三是由于过去我们长期实行以银行间接融资为主的金融体制,企业高负债经营,自有资金比例很低,再继续大幅度增加贷款,不良贷款问题会更加突出;

四是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本身包括了对货币政策的运用,财政增发国债,银行参与茄指购买,其本身就包含了运用货币政策支持经济增长的内容。

(5)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增速扩展阅读:

大事记

2015年第一季度

1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与瑞士国家银行签署合作备忘录,就在瑞士建立人民币清算安排有关事宜达成一致,并同意将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试点地区扩大到瑞士,投资额度为500亿元人民币。

1月22日,中国人民银行与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2015年第3号公告,允许保险公司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资本补充债券。

1月28日,中国人民银行向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汇报2014年货币政策执行情况。

2月5日,中国人民银行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同时,为进罩旅一步增强金融机构支持结构调整的能力,加大对小微企业、“三农”以及重大水利工程建设的支持力度。

对小微企业贷款占比达到定向降准标准的城市商业银行、非县域农村商业银行额外降低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对中国农业发展银行额外降低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4个百分点。

2月6日,中国人民银行印发《关于在全国开展分支机构常备借贷便利操作的通知》(银发[2015]43号)和《关于印发〈中国人民银行再贷款与常备借贷便利抵押品指引(试行)〉的通知》(银发[2015]42号)。

在前期10省(市)分支机构试行常备借贷便利操作的基础上,在全国推广分支机构常备借贷便利,完善中央银行对中小金融机构提供流动性支持的渠道。

2月10日,发布《2014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3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其中,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5.35%;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2.5%。

同时结合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将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由存款基准利率的1.2倍调整为1.3倍;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及个人住房公积金存贷款利率相应调整。

3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与苏里南中央银行签署了规模为10亿元人民币/5.2亿苏里南元的双边本币互换协议。

3月20日,国务院批复同意《国家开发银行深化改革方案》和《中国进出口银行改革实施总体方案》,要求中国人民银行会同有关单位按照方案要求和职责分工认真组织实施。

3月25日,中国人民银行与亚美尼亚中央银行签署了规模为10亿元人民币/770亿亚美尼亚德拉姆的双边本币互换协议。

3月26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2015年第7号公告,简化信贷资产支持证券发行管理流物纳凳程,提高发行管理效率和透明度,促进受托机构与发起机构提高信息披露质量,切实保护投资人合法权益,推动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健康发展。

3月30日,为进一步完善个人住房信贷政策,支持居民自住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中国人民银行、住房城乡建设部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关于个人住房贷款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银发[2015]98号)。

3月30日,中国人民银行与澳大利亚储备银行续签了规模为2000亿元人民币/400亿澳大利亚元的双边本币互换协议。

3月31日,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召开2015年第一季度例会。

3月31日,《存款保险条例》公布,自2015年5月1日起施行。

⑥ 央行2月金融统计数据释放了何种信号

作者莫开伟中国地方金融研究院研究员

3月10日,央行发布我国2月金融统计数据显示,广义货币M2余额223.6万亿元,同比增长10.1%;狭义货币(M1)余额59.35万亿元,同比增长7.4%;流通中货币(M0)余额9.19万亿元,同比增长4.2%;人民币贷款余额177.68万亿元,增加1.36万亿元,同比多增4529亿元,同比增长12.9%;人民币存款余额217.29万亿元,存款增加1.15万亿元,同比多增1294亿元,同比增长10.4%。

2月金融数据反映了我国金融业运行整体情况令人基本满意,也表明我国金融业发展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更表明我国实施稳健宽松的货币政策基本适应当前我国客观经济实际。就目前而言,央行2月金融统计数据释放了四个积极金融信号:

2月末 社会 融资规模存量为291.36万亿元,增长13.3%,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为176.76万亿元,同比增长13.5%; 表明实体经济融资环境有所改善,它释放了商业银行对实体经济信贷支持力度有所加大的信号 。更说明自去年底以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及今年初中央、国务院多次会议,都重视对中小微实体经济的支持,要求银行金融机构千方百计破解实体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困难。1至2月 社会 融资规模存量保持增长态势,表明银行金融机构将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放在了重要高度,服从国家宏观政策大局,使中央支持实体经济的政策要求得到了很好的贯彻落实。

广义货币同比增长10.1%,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7个和1.3个百分点;狭义货币同比增长7.4%,增速比上月末低7.3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高2.6个百分点。无论是广义货币还是狭义货币,与我国货币信贷投放增长的实际基本相符, 它释放了我国货币信贷增长与我国经济发展实际及居民收入增长水平基本相协调的有利信号。 一方面货币信贷投放增长,使得企业及居民融资有所活跃,企业存款、居民存款及手持现金都有一定的增长;企业存款增长表明企业融资能力提高,用于生产及流通的资金运作能力提高,扩大再生生活的欲望提高,这对打破因疫情造成的经济低迷态势起到较强推动作用。另一方面,居民存款及手中现金增长,不仅有利于改善民生带动消费扩大内需,让中国有足够的韧性来应对外部贸易摩擦产生的负面冲击,也使得居民投资日渐活跃,有利于拉动民间投资增长,更加夯实中国经济增长的微观经济基石,对实现经济双循环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2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了1.36万亿元,同比多增4529亿元, 释放了货币信贷保持稳定增长态势以及企业(个人)贷款需求旺盛的信号。 今年1至2月,我国银行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总体规模达到了177.68万亿元,同比增长12.9%,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2个和0.8个百分点,其中住户贷款增加1421亿元,短期贷款减少2691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4113亿元;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1.2万亿元。这些数据说明,我国银行金融机构对实体经济依然保持以往持续加大信贷投放的力度,实体企业的融资环境将得到了进一步改善,为促进我国经济增长及帮助中小微企业摆脱融资困局、走出疫情阴影恢复生产奠定了坚实的货币信贷基础。同时,个人短期贷款减少中长期贷款增加也表明银行在落实中央政府及监管部门确定的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上的力度持续加大,在消费贷、按揭贷款方面有所收缩,这有利于优化信贷结构,使我国经济向更质量方向转化。

2月份人民币存款增加1.15万亿元,同比多增1294亿元。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2个和0.8个百分点,它说明2月春节财政机构投放增加、企业发放资金及其他福利增多, 社会 各阶层收入增长。 显然,它释放了我国银行存款机构的存款具有一定潜力、信贷资金来源仍然较为充足的信号。 虽然,银行金融机构存款面临较大的压力,但并没有到存款负增长的危险时刻,而形成这种局面,主要是各类新兴金融业态的涌现分流了存款、居民投资意识觉醒消耗了存款,这不足为怪,这似乎应是未来一种金融常态。

但同时,2月金融统计数据也凸显了几个需引起重视的金融问题:一是贷款结构虽然趋于科学合理,无论是住房部门的贷款还是企业贷款,贷款结构趋于科学合理,信贷结构有所优化,但短期贷款与中长期贷款搭配不太相宜。比如2月份增加的1.36万亿元贷款中,住户部门为1421亿元,占比有大幅下降,这是积极可喜的变化,表明对企业贷款较为合理,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基本到位。但贷款中短期贷款与中长期贷款期限不合理,长期贷款1.1万亿元,占新增贷款的80.88%,这不仅会与商业银行存款资金形成错配,也会加大资金供需平衡的矛盾,影响银行的流动性安全,也容易掩盖信贷风险。

二是存款增长速度呈进一步放缓态势,这对未来银行扩大信贷资金来源及提高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支持能力产生较大的制约。2月份人民币存款增加1.15亿元,同比多增1294亿元,银行存款总体增长呈越来越缓慢之势。其中住户存款增加3.26万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减少2.42万亿元,财政性存款减少8479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增加1.61万亿元。这主要是2月春节期间财政下拨各类款项以及发工资福利等因素造成。存款减少的矛盾在未来的经营中将更加突出,需要加快金融创业与经营转型步伐,以应对负债减少带来经营的受限。

三是由于受到存款增长放缓的影响,银行机构存贷比较高,这对未来继续提高信贷运作能力带来很大的不利。2月末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达到183.6万亿元,人民币存款余额为217.29万亿元,存贷款高达84.49%,商业银行经营压力已非常之大,虽然现在央行及监管部门对商业银行存贷比没有纳入必考范围,只是一个参照监管数据,但可看到长此以往,商业银行不可能保持较高的信贷增长速度,必然会收缩资产规模以应对负责规模下降带来的经营风险。

很显然,改善银行金融机构存贷比,需要在资产与负债上同步用力,采取有效措施来化解存贷比过高的矛盾,确保商业银行经营的安全与可持续。

而且,从2月金融数据看,应综合考核2月CPI、PPI以及PMI等几个因素,相机择宜调整货币政策,防止货币政策过宽带来物价快速上升加大通货膨胀的压力,同时也要注意不能过快收缩货币政策以便影响当前中国经济的进一步恢复以及经济韧性的进一步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