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贷款类型 » 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情况
扩展阅读
贷款用途征信不良 2025-01-22 15:45:43

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情况

发布时间: 2023-08-02 18:05:44

1. 不良贷款增加的原因

问题一:我国银行业不良贷款上升的原因包括哪些,应采取哪些对策 一、银行业不良贷款率上升是宏观经济调整的反映
2003年至2013年,是我国经济经历高速发展的十年,这一阶段,我国名义GDP年均增速高达16.8%,实际增速也有10.1%。伴随经济规模的增长,货币供应量从19.05万亿元增长至135.98亿元。在经济的上行期,流动性充裕,投资机会多,企业信贷需求旺盛。同时,中国银行业在剥离摆脱不良资产包袱之后,通过股改上市,成为市场化运作主体,释放了银行的增长动力,资产规模从27.7万亿元提升至151.4万亿元,十年增长了4.5倍。
企业的扩张与银行的发展一方面相辅相成,另一方面也为当前银行资产质量恶化埋下了的隐患:一是企业整体杠杆率偏高,根据国际清算银行的报告,当前中国公司债务已经达到GDP的125%,进入红 *** 域(公司与个人债务总和与GDP之比正常值为100%);二是企业跨业经营成为趋势,特别是涉足房地产、矿产等领域的情况较多;三是产能全面过剩,无论是高耗能的电解铝、钢铁,还是新兴的光伏、风电,以及造船等行业均严重过剩。
而存在上述风险隐患的“银-企”借贷体系是不可持续的。进入新常态后,各种关系正在调整,原有借贷体系中的一些风险隐患需要时间来消化和释放。从银行信贷资产风险发生的情况看,“企业死亡”与上述三类风险隐患相对应,表现为“高杠杆断裂”,“多头投资失败”和“过剩产能出清”。客户风险爆发的过程,也是经济机体去除这些“顽疾”的结果体现。
二、银行业不良贷款率上升是各国经济调整的共同现象
横向上看,西方发达国家在经历次贷危机后,也普遍遭遇了银行贷款不良率上升的阶段。其中,美国银行业在次贷危机爆发当年不良贷款率较之前提高0.6个百分点,风险暴露主要集中在随后的两年(08、09年贷款不良率增幅高达1.57和2.03个百分点),并于2009年达到顶峰(5%),之后逐渐回落,整体上与危机爆发和影响逐渐消除的过程基本一致。其他发达国家银行业不良贷款率也呈现类似特征。可见,银行不良贷款率在经济下行期上升,随着经济复苏回落是全球普遍的现象。

2
美国GDP增速与银行不良贷款率。数据来源 WIND
直至目前,上述国家银行不良贷款率仍处于较高水平。总资产排名全球20强的银行平均的不良贷款率为3.50%。汇丰银行、法国巴黎银行、摩根大通、法国农业信贷银行、巴克莱银行、花旗银行、苏格兰皇家银行、法国BPCE银行、桑坦德银行、富国银行的不良资产率均远远超过2%的水平,有的甚至达到了8%。
2
发达国家银行不良贷款率。数据来源 WIND
与之相比,我国上市银行平均的不良贷款率为1.52%,仍然处于较低的水平。即便是三季度不良贷款率率先突破2%的农业银行,考虑到该行拨备覆盖率较高,若将超出平均水平的拨备用于核销,该行不良贷款率将大幅下降至1.5%以下。
三、应对资产质量恶化,中国银行业尚有空间
首先,宏观经济逐渐展露出积极的因素。虽然短期内经济仍有下行压力,一些传统产业、过剩产能向下调整的惯性仍然较大。但同时,新产业、新业态、新动力加快孕育,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继续提升,第三产业比重进一步提高,出口降幅收窄等。宏观经济增长结构的调整为银行业对冲存量风险提供了机遇。
其次,中国银行业的风险管理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大多建立了现代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机制,通过引入并实施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在风险管理政策、工具、系统等方面不断强化和完善,形成了较为系统的风控体系,资本对风险的抵补能力不断加强。
第三,在不良贷款大量爆发前,银行已经开始意识到一些问题,并采取了相应措施......>>

问题二:不良贷款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缺钱。不按时还款

问题三: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状况,构成及其产生的原因 一、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现状、特点、及成因分析? 1.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现状? 众所周知,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数额巨大,现实状况不容乐观: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总资产占全国银行业的80%,但由于计划经济时期和改革之初背上的沉重包袱难以下卸,信贷资金大量沉淀和死滞,1998年的资产回报率不到0.2%,1999年帐面需核销的呆滞贷款占其贷款总额的2.7%,但加上需核销的逾期和呆滞贷款,全部坏帐比率为8%-9%(该坏帐比率并不包括已剥离的资产和债转股在内)。按国有四大商业银行贷款总余额占全部金融机构总余额超过六成,8%-9%的坏帐率即达5000-6000亿元,四大商业银行1999年有3500亿元的不良资产被剥离,经独立评估后与企业签定债转股协议的也近1000亿元。此外,几十家股份制小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问题也相当严重(5万多家农村信用社,二千家左右的城市信用社及地方性信托投资公司等非银行性金融不良资产的增量和存量更是突出。)。从此可以看出,尽管中央从1995年全国金融工作管理会议以来,要求各商业银行要将不良资产比率每年下降一定的比率,最近两三年银行的贷款质量虽有所提高,但是不良资产比率仍然较高,信贷资产风险依然较大。? 2.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特点 (一)不良资产数额巨大,不良贷款比重相对较高。? (二)我国银行不良资产产生的原因复杂。我国银行不良资产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既有历史的原因,也有体制的原因(如政企不分以及国有企业和国有银行经营管理不善等),还有政策和法律变化的影响等等。? (三)利益关系特殊。在国外,企业和银行是独立的市场经济主体,银企关系比较清楚;我国国有企业和银行都是国有的,银企关系相对模糊。由于国有商业银行和国有企业都是国有的,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债权和国有企业的债务问题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问题(当然国有商业银行和 *** 也有一定责任)的实质是国有企业的债务问题,是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不善、效益低下、缺乏竞争力等的综合表现。? (四)不良资产类型特殊。在国外,银行不良资产大多表现为房地产贷款或股票等资产,本身具有较高的价值,而我国银行的不良贷款则主要是信用贷款,比如大量对外贸企业的不良贷款等。简言之,清理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近期目的是消除金融隐患,帮助国有企业脱困,而最终目标是使国有银行和国有企业轻装上阵,实现国有银行和国有企业经营机制的战略性转换,维护国家经济金融安全。? 3.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成因分析? 不良资产形成原因是复杂的:既有体制政策上的,也有经营管理方面的;既有外部的,也有内部的;既有历史的,也有现实的。? (一)从体制方面看,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资金供给制和财税改革后的“拔改贷”所形成的银企依赖机制,使国有银行的大量贷款在国有企业中沉淀、呆滞,是不良资产产生的历史原因。? (二)从 *** 方面看, *** 行为边界过大,特别是地方 *** 的过度干预,使国有商业银行的自主经营机制名存实亡,造成信贷资金财政化、资本化,是不良资产形成的外部原因。? (三)从企业方面看,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尚未真正建立。大部分国企的经济效益低下,是不良资产产生的根本原因。? (四)从银行方面看,国有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非市场化及缺少健全的信贷约束机制,是不良资产产生的直接原因。? 首先,商业银行在资产管理方面存在很大缺陷,贷款“三查”制度未真正落实,授信不统一。? 其次,由于目前许多机构现有信贷人员业务素质不高,且个别人员法制观念极差,违章违规现象时有发生,人为造成信贷风险损失,严重威胁信贷资产的安全运营。? 最后,缺乏一套严密的监督机......>>

问题四:不良贷款成因及对策 不良贷款记录或不良信用记录主要是指:
1、贷款当前逾期;
2、贷记卡当前逾期;
3、准贷记卡存在透支180天以上未还记录(含卡费、年费);
4、贷记卡存在近12个月内未还最低还款额次数超过6期记录(含卡费、年费);
5、单笔贷款存在近24个月内连续逾期超过6期记录(含担保人代还)或累计逾期超过10期记录(含担保人代还);
6、单笔贷款存在累计逾期超过24期记录;
7、贷款存在担保人代还记录;
8、近24个月内贷款存在展期(延期)或以资抵债等记录;
9、存在因信用不良被起诉的记录。

问题五:银行不良贷款产生的原因都有哪些 不良贷款就是,贷款企业无力还贷或者是拒绝还贷,在贷款期限即将到来后,没有偿还的贷款。
主要就是放贷钱对借贷单位情况没有清楚了解,高估了对方的还款能力,90%以上的不良贷款就是因为放贷审核人员没有仔细了解放贷对象或故意放款放贷条件造成的。

问题六:不良贷款的成因有哪些 贷款人一般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1、在中国境内有固定住所、有当地城镇常住户口、18-65周岁的中国公民;
2、遵纪守法,没有违法行为及不良信用记录;
3、有正当且有稳定经济收入的良好职业,具有按期偿还贷款本息的能力;
4、银行规定的其他条件。

问题七:商业银行如何控制新增不良贷款 然而,不少银行仍存在着较为严重的信贷风险控制理念和行为偏差,以致信贷资产不良率还处于高位。笔者认为,要有效控制信贷风险,杜绝不良贷款再次大量发生,应着重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加快信用体系建设 不良贷款的产生,最直接和根本的原因是企业和个人(借款者)信用的缺失。根据权威机构的统计,截至2000年末,在四家国有商业银行开户的企业中,逃废债企业达32140户,悬空银行贷款本息达1851亿元。由此形成的道德风险将在更大的范围和更长的时间里爆发。因此,加快信用体系建设已是迫在眉睫,这是商业银行控制不良贷款的根本措施。 和商业银行关联最为密切的是客户的信用评级。建立企业和个人评级制度的具体做法是:汇总金融记录、建立金融信用制度,在此基础上汇总其他信用记录,如纳税情况等,逐步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统一、规范、完善的企业和个人信用评级。企业和个人客户的信用等级应每年进行调整。 建立信贷风险管理文化 欧美国家的商业银行都有自己的信贷管理文化,信贷人员比较容易形成自己的信贷价值取向。严密的信贷管理制度是硬约束,先进的信贷管理文化是软约束,正是这种软和硬的结合,使欧美银行多年来一直较严格地控制了信贷风险。近年年来我国部分商业银行在这方面也陆续形成一些基本观点,如“再高的收益也不能弥补本金的损失”,“最大的风险就是缺乏风险意识”等,但信贷风险文化的建设仍然不够。 加强风险控制建设 ――实行“审贷分离”的审查构架 应建立“信贷制度制定权”、“贷款发放执行权”和“风险贷款处置权”三权分立的贷款审查组织构架,建立相对独立的风险调查制约系统、风险审查制约系统、风险审批制约系统和风险检查制约系统。
――建立直观科学的风险预警体系 应建立企业的承贷能力分析指标体系,通过对企业最大限度所能承担负债的能力分析,控制企业的贷款规模;同时充分运用企业的现金流量指标,搞好企业偿债能力分析;并加强对企业的盈利能力分析,预测企业发展前景和趋势;加强贷款客户的综合贡献度测评分析,对贷款客户评定授信等级,并据以进行贷款投放和管理决策。 ――加大贷款“三查”执行力度 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商业银行都存在“三查”制度流于形式的问题。“贷前调查”需要调查人员深入企业核实相关数据,但恰恰是在这一“节骨眼”上,信贷人员往往只是轻易采用企业提供的材料和报表数据,做表面文章。“贷后检查”需要信贷人员深入企业监控其经济活动和资金流向、认真分析贷款风险变化情况。可不少信贷人员放松对贷款企业的后续管理,无法随时把握企业生产经营变化情况。“贷后管理”则沦为了应付性的日常检查,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的实际情况。此外,银行对企业财务指标的风险监控体系也过于复杂,不易操作。

问题八:如何控制新增不良贷款 然而,不少银行仍存在着较为严重的信贷风险控制理念和行为偏差,以致信贷资产不良率还处于高位。笔者认为,要有效控制信贷风险,杜绝不良贷款再次大量发生,应着重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加快信用体系建设 不良贷款的产生,最直接和根本的原因是企业和个人(借款者)信用的缺失。根据权威机构的统计,截至2000年末,在四家国有商业银行开户的企业中,逃废债企业达32140户,悬空银行贷款本息达1851亿元。由此形成的道德风险将在更大的范围和更长的时间里爆发。因此,加快信用体系建设已是迫在眉睫,这是商业银行控制不良贷款的根本措施。 和商业银行关联最为密切的是客户的信用评级。建立企业和个人评级制度的具体做法是:汇总金融记录、建立金融信用制度,在此基础上汇总其他信用记录,如纳税情况等,逐步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统一、规范、完善的企业和个人信用评级。企业和个人客户的信用等级应每年进行调整。 建立信贷风险管理文化 欧美国家的商业银行都有自己的信贷管理文化,信贷人员比较容易形成自己的信贷价值取向。严密的信贷管理制度是硬约束,先进的信贷管理文化是软约束,正是这种软和硬的结合,使欧美银行多年来一直较严格地控制了信贷风险。近年年来我国部分商业银行在这方面也陆续形成一些基本观点,如“再高的收益也不能弥补本金的损失”,“最大的风险就是缺乏风险意识”等,但信贷风险文化的建设仍然不够。 加强风险控制建设 ――实行“审贷分离”的审查构架 应建立“信贷制度制定权”、“贷款发放执行权”和“风险贷款处置权”三权分立的贷款审查组织构架,建立相对独立的风险调查制约系统、风险审查制约系统、风险审批制约系统和风险检查制约系统。
――建立直观科学的风险预警体系 应建立企业的承贷能力分析指标体系,通过对企业最大限度所能承担负债的能力分析,控制企业的贷款规模;同时充分运用企业的现金流量指标,搞好企业偿债能力分析;并加强对企业的盈利能力分析,预测企业发展前景和趋势;加强贷款客户的综合贡献度测评分析,对贷款客户评定授信等级,并据以进行贷款投放和管理决策。 ――加大贷款“三查”执行力度 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商业银行都存在“三查”制度流于形式的问题。“贷前调查”需要调查人员深入企业核实相关数据,但恰恰是在这一“节骨眼”上,信贷人员往往只是轻易采用企业提供的材料和报表数据,做表面文章。“贷后检查”需要信贷人员深入企业监控其经济活动和资金流向、认真分析贷款风险变化情况。可不少信贷人员放松对贷款企业的后续管理,无法随时把握企业生产经营变化情况。“贷后管理”则沦为了应付性的日常检查,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的实际情况。此外,银行对企业财务指标的风险监控体系也过于复杂,不易操作。

问题九:为什么2014年大型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存量增加 贷款条件
18岁以上;上班,有社保或者公积金;
个人保险;
房,车(月供也可以);
征信良好。
满足以上之一就可以做贷款,网贷最起码的要有还款来源。

问题十: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形成原因及解决途径――以农行为例 谁能帮帮我 20分 一.我国国有银行不良贷款的产生原因
银行不良资产产生的原因除了部分国有企业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经营和财务管理遇到困难以外还可以分为外部经济环境和商业银行内部的因素。
第一.外部经济环境为不良信贷资产的产生提供了赖以生存的条件。
1.市场机制的不健全扭曲了 *** 、企业、民众的经济行为。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地方 *** 或多或少地充当了同国有商业银行信贷资金的调解人,过多干预银行事务,从而变相误导了银行的经营作为,扭曲了部分贷款的合理投和向。同时由于我国市场经济基础薄弱,市场机制不够健全, *** 、企业和民众对商业银行经营行为商业化、贷款市场化、交易的诚信原则不能很好理解和贯彻,从而形成的经济、金融、法律、社会和民事环境,银行的权益受到伤害,不良贷款日积月累,积重难返。
2.一些国有企业资本金严重不足,银行贷款被用作铺底资金。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需要占用的资金是不等量的,其最低额是企业必须经常占用,在需在资金最少的时候也不会空闲出来,这种最低限额的铺底资金,应该使用资本金,而不宜使用银行贷款,使用了贷款就无法归还。改革开放以来,财政安排的经济建设资金绝大部分用于基本建设方面,老企业需要增加的流动资金几乎完全依靠向银行贷款,甚至于有的新企业基本上是使用银行贷款建成的 。这就使得一些国有企业负债过高,大量银行贷款无法到期收回。
3.信用观念的扭曲。由于企业拖欠贷款的现象存在多年,而且大多数拖欠者都没有受到利益的损害,有些甚至还得到了好处,天长日久就使得人们的信用观念转变、扭曲、颠倒,加之少数地方 *** 和主管部门维护社会信用不力,默许一些国有企业把自己的损失转嫁给国有商业银行,而国有商业银行在一定程度上也存在不正确的观念,对贷款能否及时收回注意不够,对到期的贷款催收的工作也抓得不紧,这些都严重损害了银行的利益,致使银行的不良贷款加重。
第二.国有商业银行内部因素对不良贷款的增加和膨胀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1.贷款管理机制落后,自我约束力不够。近十几年来,国有商业银行的业务发展突飞猛进,但不容忽视的是,在贷款管理上存在着重数量规模,轻质量效益的粗放经营倾向,重贷轻管,重放轻收,跟踪不到位,约束力不够,特别是违规操作比较多。可以说贷款管理机制的落后、管理环节上的薄弱是不良贷款产生的一个根本原因。
2.贷款风险监测机制不健全。认为信贷管理重物不重人,缺乏对企业法人或经营主管的品质、素质和个性等方面的综合考虑:信贷风险监测制度不完备,限于风险贷款的统计工作,缺乏贷前、 贷中和贷后环节的风险评估,不能做到及时掌握贷款企业的资产、负债、盈亏情况的变化:预警机制没有建立,很大程度上不能有效监测信贷风险。
3. 防范和化解不良信贷资产,对国有商业银行来说是一项艰巨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眼睛向内,找准突破口,多管齐下,标本兼治,更新观念,把不良信贷资产提升到一种可挖掘利用资源的高度加以认识。
二.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存在带来的后果
2006年外资银行在中国正式享受国民待遇,国有商业银行将面临外资银行的激烈竞争。如果不良贷款比例不降下来的话,银行的经营效益首先会受到严重的影响。不良贷款的贷款利息难以收回,银行还须支付储户存款的利息,另一方面,银行大量的资产沉淀在不良贷款上,银行资产的流动性大大地降低,影响银行的经营效益。随着银行商业化进程加快。银行的 *** 色彩将会越来越淡,银行要凭自身在社会上的信誉,靠银行的经营效益和服务质量来蠃得客户,如果不良贷款的比例高而效益下降,银行就会难以生存,将会在和外资银行的竞争中处于不......>>

2. 请结合工作实际,谈谈你对国内银行业不良贷款管理中存在问题的认识和思考。

(1)不良贷款管理的专业化水平不高。一部分商业银行的分支机构尚未建立专门的资产处置部门或配备专职的资产处置人员,仍是由信贷营销部门或信贷管理部门负责不良贷款处置工作,一方面容易引发内部工作人员道德风险,另一方面影响不良贷款处置的效率和效果。
(2)尚未实现不良贷款的垂直化管理。目前我国大部分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管理仍以“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管理模式,这对有效开展不良贷款管理工作不利。
(3)监督系统未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从总体来看,我国商业银行目前内部稽核工作仍存在独立性不强、权威性不足、稽核人员和手段缺乏等问题,对有效开展内部稽核工作带来较大影响,未充分发挥内部稽核的监督功能。
(4)不良贷款管理的信息化程度低。目前我国大部分商业银行尚未建立完全覆盖表内外、法人和个人贷款等各项业务的统一的信贷信息管理系统,加上历史数据积累不足、专业的信息分析人员和手段缺乏等因素,造成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不高,影响了不良贷款管理的效果。

3. 如何看待我国银行不良贷款的成因和解决途径

浅谈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成因和对策
我国由于体制和各种政策上的原因,整个金融系统存在巨大规模的不良贷款,巨额的不良贷款不仅影响着银行体系的稳定,而且削弱了银行业对经济发展的支持作用,使得我国银行业隐藏着巨大的经营风险;随着金融业的逐渐开放,我国银行业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各家商业银行都在市场中努力发展和壮大自己,但这并不能自动地保证中国银行业的不良贷款问题能够得到彻底解决。因此正确处理银行不良贷款问题已成为维护我国经济安全的当务之急。
一、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现状
长期以来我国银行业的不良贷款绝有76%集中在国有商业银行。国有商业银行挤占了其他银行超过30%的不良贷款比重。由此可见,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问题是困扰我国金融业特别是银行业改革与发展的主要瓶颈。虽然不良贷款的总量和比率近年来呈现出双降的良好态势,但如此高的不良贷款对我国银行业仍是十分严峻的威胁。处理现有不良贷款并且控制新生不良贷款,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仍然是我国银行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所面临的重要任务。
二、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成因
金融企业不良贷款的形成原因是纷繁复杂的,一般认为,主要是由于银行自身经营管理不善造成的,而我国不良贷款产生的原因却不同,有以下几方面:
(一)政府不合理干预
一方面国家和地方政府要求企业与银行服从大局,按国家意图发放贷款,开发项目,承担社会性负担,并接受政府管理;另一方面,又要求企业和银行面向市场经营,追求经济效益,自已生存和发展。政府不合理干预的直接后果便是国有商业银行信用活动扭曲和金融秩序紊乱,使银行存量风险累积和增量风险叠加。
(二)法律不健全,执法不严
1.法律法规不健全。一方面,授予债权银行参与、监督涉及债务企业处理的权利不够充分,无法达到参与监督的目的;另一方面,在银行债权保护的某些方面尚欠缺相应法律规定。同时,对国际金融领域缺乏了解,对国际金融法规了解甚少,导致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水平比较低下,更谈不上与国际接轨和进行跨国风险管理了。
第2 / 5页
2.执法不严。在实际操作中,一是地方保护主义现象普遍,行政干预司法公正的现象时有发生;二是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现象突出,导致国有商业银行依法维权工作被动。
﹙三﹚企业盲目投资
企业在经营活动中不顾自身经营状况和承受能力,盲目扩大投资。在这种情况下形成了双重的滚动性的负效应。企业通过各种关系向银行贷款,投资后缺乏资金又迫使银行继续贷款,若银行不再增加贷款,新项目无法投产,将造成以前的贷款无法收回。另外,由于项目建设和资金投入的不科学使得项目的盈利能力和竞争能力严重缺失,即使建成后也无法形成良好的还债能力,这就使得一方面贷款在趋于不断增加,一方面增加的贷款更多的变成了不良资产。
(四)金融监管缺乏
我国金融监管侧重于合规性监管,忽视风险性监管。合规性监管的市场敏感度差,措施往往滞后于市场的发展,不能及时防范金融风险;我国金融监管部门对商业银行的法人治理结构和内控重视不够,监督不力,往往忙于外部监管,特别是对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班子的职责和行长的职责不够明确,对其行使职责的情况缺乏有效监督;我国金融监管部门主要以现场检查的方式对商业银行进行监管,监管人员被动地按照上级领导的要求和指示,完成所要求的统计报表和检查工作,这就使得其只能对少数问题严重的银行进行查处,而难以对整个银行业实施全面的、经常的、防范性的监管;我国金融监管队伍中,监管人员的素质也存在许多不足。
﹙五﹚信用体系不健全,信用环境不佳
我国信用体系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 ,征信系统还没有与工商、税务等部门实施横向联网 ,缴交支付信息还没有纳入征信系统中 ,因而还不能掌握企业和个人更全面的信息资料。部分企业法人或自然人信用观念淡薄,受到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大量逃废银行债务,使银行讨债无门。
三、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解决途径
(一)深化商业银行体制改革
应加快现代商业银行制度建设,建立明确的权责制,从体制上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尽可能多引入民营投资者和国外战略投资者,以消除行政干预和官
第3 / 5页
商作风,按照国际同行的规则行事,以建立更为规范、科学的银行运作方式,构建一个产权明晰、政企分离的现代化商业银行产权制度。
(二)完善法律制度
1.抓紧建立和健全我国的信用立法体系,严惩信贷市场的失信行为,为规范信贷经营提供牢固的法律保障,切实保护债权银行的债权等。彻底改变我国长期以来信贷市场法律短缺的现状。
2.认真贯彻执行关于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法律法规。逐步将我国金融监管部门制定的一些行之有效的金融规章经过法定的程序转化为比较稳定的法律制度安排。
3.加强商业银行贷款人员以及企业的法律意识。银行要严格依法办事,坚决抵制不正当或不合法的贷款,加强内部审计稽核和贷款风险预警。
(三)完善信贷管理机制
完善授信风险机制,建立风险

4. 我国降低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的措施及其实施效果

我国降低商业银腊码行不良贷款率的脊指措施及其实施效果如下:
1、创建一整套完整的不良贷款内部控制体系,在对银行信贷实施管理的过程中,商业银行理应严格遵照贷款程序,在办理贷款程序的过程中,应对贷樱局配款申请人展开“5C”严格审查,此处所说的“5C”主要包括如下五个方面:其一,品德,即Character。其二,能力,即Capacity。其三,资本,即Capital。其四,担保,即Collateral。其五,经营状况,即Conditionofbusiness。一旦发现异常,银行应立马终止贷款。
2、进行相关培训,提高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为了更好地防止不良贷款的出现,我国商业银行不但要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及业绩观,同时还应在坚持“谨慎管理”的基础上对从业人员进行业务水平及职业道德方面的培训,纠正其对风险的看法,提高其风险防范意识,使其达到可对信贷风险进行掌控的水平
3、正确借助地方政府的作用,提高银行对不良贷款的控制水平,商业银行理应从如下几个方面发挥地方政府的作用:其一,引导地方政府创建并出台一整套的不良贷款处罚条例,提高不良贷款控制及防范的效率。其二,与地方政府一起共同进行信用环境的建设,创建并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取得地方政府在资产重组及转换等领域的支持。其三,建议地方政府创建不良贷款中介服务市场,对不良贷款出现企业提供评估及拍卖等服务,将政府所具有的行政资源用到实处。
4、健全与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一个国家拥有了完备的银行信贷风险法律防控体系,那么该国便有了防御金融风险及维护金融安全的坚实后盾。所以,中国不但应有持续健全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法律防控机制,同时还应该将其付诸于实践,依法行事,认真执法,从源头开始,对金融犯罪活动进行严肃的处理。
5、相关组织应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创建长效监督机制,银监会理应对商业银行实施监管,对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制度进行有效的监督,提高银行检测及控制风险的能力,引领商业银行朝着正确的方向迈进。此外相关政府部门还应创建长效监督机制,对商业银行各部分进行严格的审查,以帮助其最大限度的减少不良贷款的风险。

5. 「首席观察」罕见!银行上半年净利同比降9.4% 警惕“不良”升温

中国银保监会8月10日在股市收盘后公布了银行业保险业主要监管指标数据情况:2020年上半年,商业银行累计实现净利润1.0万亿元,同比下降9.4%,平均资本利润率10.35%。商业银行平均资产利润率0.83%,较上季末下降0.15个百分点。

市场乍惊:近年几乎从未出现过如此净利润降幅的中国银行业怎么了?尽管这也取决于银行对坏账计提的拨备,其可对利润空间进行调节。

在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看来,银行盈利下降原因之一是让利于实体经济,而非自身经营能力恶化的问题。即这是可预期的结果,但降幅之大出乎市场的意料。

年中重要经济数据发布之际,相关部委官员亦出来重磅发声。

当日,央行行长易纲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货币政策的引导使市场整体利率下行,带动了企业的融资成本明显降低。利率的下行,有力地支持了实体经济,使得贷款的结构明显优化,普惠小微贷款支持的市场主体明显增加。

那么,下半年最大挑战是什么?易纲在回答央视新闻《相对论》给出的“部长答题板”提问时说,最大的挑战还是如何对实体经济精准滴灌。他表示,实体经济的支持一定要聚焦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这是人民银行下半年的工作重点。

的确,疫情冲击下的中小微企业等部分实体经济仍在嗷嗷待哺……

不过,易纲说,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在中国得到了有效控制,中国经济在全球实现了率先复苏。二季度我国GDP出现了比较强劲的反弹,GDP同比增长3.2%,是全球唯一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

而对投资者来说,日趋复杂宏观形势背景下,当前阶段,优质银行可能也会因为业绩调控而出现好的中长期买点。

“不是银行经营的问题”

“让利1.5万亿是此次商业银行利润下降的部分原因。根据央行的表述,1.5万亿元中有利率下行让利9300亿元,银行减少收费3200亿元等项内容。”8月10日,财信研究院副院长伍超明告诉经济观察网。

他解释,除此之外,估计疫情冲击下,部分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的破产和亏损,导致银行不良贷款率上升,也是利润增速下降的原因。预计随着贷款延期等支持性政策明年到期后,没有暴露的不良贷款将陆续显现,将对银行利润形成新的考验。

据银保监会数据显示,2020年二季度末,银行业金融机构用于小微企业的贷款(包括小微型企业贷款、个体工商户贷款和小微企业主贷款)余额40.7万亿元,其中单户授信总额1000万元及以下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3.7万亿元,较年初增速17.7%。保障性安居工程贷款6.6万亿元,同比增长为2.7%。

“这在近年来是非常罕见的,主要是受新冠肺炎影响以及加大对实体经济让利的结果。”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告诉经济观察网。他指的是今年上半年,我国商业银行净利润同比下降9.4%,平均资本利润率、资产利润率也有所下降。

董希淼解释,上半年,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叠加疫情影响,我国实体经济遇到较大冲击。商业银行在加大信贷投放的同时,通过降低贷款利率、减免收费以及延期还本付息等举措,积极主动向实体经济让利,推动企业融资明显下降。

“净利润同比下降不是商业银行自身经营能力恶化,而是商业银行大幅度向实体让利的结果。”他说,“同时,面对资产质量反弹压力,商业银行加大贷款损失准备计提,贷款损失准备较上年末增加5003亿元(其中一季度增加2943亿元,二季度增加2060亿元),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盈利表现。”

这里,是否还记得银行让利1.5万亿的实质内涵?

一个月前,在2020年上半年金融统计数据新闻发布会上,央行货币政策司副司长郭凯曾对“金融机构1.5万亿让利”进行解读——表示金融系统对实体经济的让利将主要通过三方面予以实现:

一是利率的下行。包括贷款利率下行、债券利率下行、通过再贷款、再贴现政策支持的优惠利率贷款的发放,所有加在一起通过引导利率下行,最终会实现大概约9300亿元的让利。

二是两项货币政策新工具加上前期的延期还款付息政策工具大约让利2300亿的规模。

三是通过银行减少收费3200亿元,包括前期已经减少的收费,后面全年还要继续减免的收费,特别是落实6月1号下发《关于进一步规范信贷融资收费、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的通知》。

概之,这三大块加在一起大数是1.5万亿元。

8月10日,央行行长易纲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今年以来,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中国经济和全球经济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央行果断加大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创新货币政策工具,有力支持了稳企业保就业。他说,主要措施可以概括为18个字,就是“扩总量、保供应、促增长,降利率、调结构、保主体”。

按照易纲的话说,货币政策的引导使市场整体利率下行,带动了企业的融资成本明显降低。普惠金融、小微企业、民营企业、制造业的贷款利率都降至 历史 新低。特别是普惠金融的贷款利率目前在5%左右,比去年下降了0.8个百分点。

“利率的下行,有力支持了实体经济,使得贷款的结构明显优化,普惠小微贷款支持的市场主体明显增加。6月末,有授信的市场主体近3000万户,有贷款余额的超过2300万户,这些主要是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易纲称。

此外,银行净息差的空间亦在小幅收窄。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说,净利润同比下降9.4%,其中,银行的净息差从2.10%降至2.09%,下降了1 BP,净息差有所收窄,包括盈利下降等……由于今年银行加大对实体经济的让利,一方面,今年上半年银行的LPR利率下降30个BP;而实际贷款利率的下降幅度逾30个BP,但银行的负债成本下降幅度相对有限,所以,整个净息差处于收缩状态。

不过,温彬认为,虽然利润同比下降,净息差收窄,但在目前疫情的影响下,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的让利幅度,有助于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更好地发挥了金融的支持作用。

不可否认,疫情冲击下,一些受冲击的企业出现信用风险,违约也在增加,不良率和

同期,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余额为5.0万亿元,较上季末增加2060亿元;拨备覆盖率为182.4%,较上季末下降0.80个百分点;贷款拨备率为3.54%,较上季末上升0.04个百分点。

“这也说明银行业的资产质量,风险总体是可控,经营相对比较稳健,特别是拨备覆盖率虽然较一季度有所下降,但超过180%,远高于监管的红线要求,所以,整个银行业的风险抵补能力比较充足。”温彬说。

据银保监会数据显示,除城市商业银行之外,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民营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外资银行的二季度净息差较一季度均有所下降。

然而,世界经济陷入衰退,国内经济面临诸多挑战背景下,商业银行不良的“双升”不容小觑。IMF和世界银行分别预测2020年全球经济将萎缩 4.9%和 5.2%,世界银行称全球经济可能陷入二战以来最严重衰退。

不良?不良!

尽管中国风景独好,央行表示,中长期看,我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高质量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也即使信贷资产质量目前无恙,防范于未然亦未尝不可。

董希淼坦言,在内外部环境复杂多变、压力骤增的情况下,上半年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质量保持基本稳定,风险抵补能力仍然较为充足,实属不易。不过,未来一段时间,商业银行资产质量反弹压力非常大的,在内外部环境仍然面临较大不确定性的情况下,银行业资产质量面临严峻挑战。2020年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贷款率还可能有所上升,非信贷不良资产业也可能进一步爆发,千万不能掉以轻心。

具体来看,据银保监会数据显示,商业银行二季度不良贷款余额为27364亿,较一季度的26121亿,上升1243亿,其中,次级类贷款二季度为12918亿,较一季度的11469亿增长1449亿 ;可疑类贷款10653亿,较一季度的10638亿略增15亿 ;损失类贷款3793亿,较一季度的4014亿增长221亿。不良贷款率为1.94%较一季度1.91%增加了3个BP。

所以,“商业银行一方面要采取多种措施加快存量不良资产的处置;另一方面要坚持标准,严格把关,严控新的不良资产产生。”董稀淼说,监管部门要继续采取针对性措施,支持商业银行尤其是中小银行多渠道、高效率地处置不良资产。在服务实体经济、让利实体企业的过程中,各级政府应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维护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保护好商业银行合法权益。

7月20日,中国银保监会召开的2020年年中工作座谈会指出,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提早谋划应对银行业不良资产大幅增长,按照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严格资产质量分类,做实利润、提足拨备、补充资本,增强风险抵御能力。

8月3日,人民银行召开2020年下半年工作电视会议,会议指出,下一阶段要“着眼长远,未雨绸缪,支持银行加大不良贷款处置和拨备计提力度,增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可持续性。”

就此,光大证券首席银业分析师王一峰告诉经济观察网,银行盈利同比增速大幅下滑,结合前期人民银行和银保监会下半年工作要求,银行业中期业绩呈现出了三大特点:

首先,营收预计相对稳定,盈利增速明显下行,拨备前盈利增速与净利润增速差拉大。二季度,行业净息差为2.09%,预示着净利息收入平稳;非息收入占比下降除季节性因素外,还有利率上行对于债券交易和估值的变化。

再者,分机构看,大型银行盈利增速-12%,股份行-8%,城商行-2%。大型银行盈利增速回落更快。主要是大型银行相对更为审慎的财务规划所致。从分机构的盈利增长可知,上市银行中“夹心层”的优质城商农商银行预计中期业绩盈利增速表现将明显好于上市国股银行。

展望下半年,王一峰认为,商业银行盈利增长仍可能受到以下因素压制:“资管新规”后问题资产回表对准备的消耗,I9准则下非信贷累资产准备计提的增加,以及存量风险的进一步确认与化解。预计未来银行业营收与盈利增速差将进一步扩大。但是,也应注意到,对于优质银行来说,未来业绩表现不会过分恶化。尤其是在当前阶段,银行业营收增长依然稳定,优质银行会因为业绩调控而出现好的中长期买点。

其实,“未来风险点不在于业绩调控,更多在于中美摩擦加剧下金融制裁的不确定性,和经济复苏强度的不确定性。”王一峰说。

温彬认为,下半年货币政策主要是服务小微,精准滴灌,银行在保持信贷合理增长的同时,会优化信贷结构,聚焦小微企业、制造业,进一步服务实体经济。同时,相对前期,货币政策会出现一些边际上的变化调整。

不过,“因为风险有滞后效应,下半年的不良贷款率、不良贷款余额可能会进一步上升,但银行加大信贷的逆周期投放,有助于企业保持正常经营。预计下半年的经济将恢复性增长……所以,银行资产质量总体上会保持平稳。”温彬说。

6. 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趋势及对策分析

近年来,随着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商业银行不断积极拥抱金融科技,推动数字化转型,整体商业银行经营稳健。在2020年,商业银行重点关注风险能力,净利润5年来首次负增长,而综合风险管理能力方面成效显著。

整体经营良好,净利润首次下降

近年来,商业银行不断积极拥抱金融科技,推动数字化转型,整体行业规模不断扩大。2014-2019年,我国商业银行总资产规模从130.8万亿元增长至232.34万亿元,持续平稳发展。

截至2020年末,中国商业银行资产规模增长至265.79万亿元,与2019年同期相比增长14.40%,发展态势良好。

—— 更多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与行业授信策略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