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贷款类型 » 小微企业贷款不良率上升
扩展阅读
约定同期银行贷款利率 2024-09-20 07:56:56

小微企业贷款不良率上升

发布时间: 2024-07-09 11:19:23

❶ 为什么小微企业不良贷款率高于同期银行业整体不良贷款率

这是很正常的现象。因为小微企业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相比大型企业,小微企业的生存竞争对手更加激烈。

❷ 农商行上半年净利增逾14%,不良贷款率微升至0.96%,这说明了什么

首先是收入占比提升,企业贷款占比提升。新增贷款中,企业贷款占比上升。银行对公贷款比年初增加65.93亿元,零售贷款比年初增加41.45亿元。资金业务回归本源,金融市场和同业资产较年初减少16.87亿元,降幅2.58%。新贴现票据分别占48.1%和13.3%。具体而言,最能代表常熟银行小微贷款的个人经营性贷款增速同比大幅放缓至27.4%。

要知道的是净利润的稳步增长得益于积极管理资产负债和利率定价管理,优化费用控制,提高投资收益。公司将围绕加强管理、控制风险、稳定发展的工作思路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坚定推进改革创新、转型升级,尽快推动金融科技落地,扎实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着力提升风险防控和盈利能力,不断提高内部治理水平,确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❸ 「首席观察」罕见!银行上半年净利同比降9.4% 警惕“不良”升温

中国银保监会8月10日在股市收盘后公布了银行业保险业主要监管指标数据情况:2020年上半年,商业银行累计实现净利润1.0万亿元,同比下降9.4%,平均资本利润率10.35%。商业银行平均资产利润率0.83%,较上季末下降0.15个百分点。

市场乍惊:近年几乎从未出现过如此净利润降幅的中国银行业怎么了?尽管这也取决于银行对坏账计提的拨备,其可对利润空间进行调节。

在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看来,银行盈利下降原因之一是让利于实体经济,而非自身经营能力恶化的问题。即这是可预期的结果,但降幅之大出乎市场的意料。

年中重要经济数据发布之际,相关部委官员亦出来重磅发声。

当日,央行行长易纲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货币政策的引导使市场整体利率下行,带动了企业的融资成本明显降低。利率的下行,有力地支持了实体经济,使得贷款的结构明显优化,普惠小微贷款支持的市场主体明显增加。

那么,下半年最大挑战是什么?易纲在回答央视新闻《相对论》给出的“部长答题板”提问时说,最大的挑战还是如何对实体经济精准滴灌。他表示,实体经济的支持一定要聚焦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这是人民银行下半年的工作重点。

的确,疫情冲击下的中小微企业等部分实体经济仍在嗷嗷待哺……

不过,易纲说,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在中国得到了有效控制,中国经济在全球实现了率先复苏。二季度我国GDP出现了比较强劲的反弹,GDP同比增长3.2%,是全球唯一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

而对投资者来说,日趋复杂宏观形势背景下,当前阶段,优质银行可能也会因为业绩调控而出现好的中长期买点。

“不是银行经营的问题”

“让利1.5万亿是此次商业银行利润下降的部分原因。根据央行的表述,1.5万亿元中有利率下行让利9300亿元,银行减少收费3200亿元等项内容。”8月10日,财信研究院副院长伍超明告诉经济观察网。

他解释,除此之外,估计疫情冲击下,部分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的破产和亏损,导致银行不良贷款率上升,也是利润增速下降的原因。预计随着贷款延期等支持性政策明年到期后,没有暴露的不良贷款将陆续显现,将对银行利润形成新的考验。

据银保监会数据显示,2020年二季度末,银行业金融机构用于小微企业的贷款(包括小微型企业贷款、个体工商户贷款和小微企业主贷款)余额40.7万亿元,其中单户授信总额1000万元及以下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3.7万亿元,较年初增速17.7%。保障性安居工程贷款6.6万亿元,同比增长为2.7%。

“这在近年来是非常罕见的,主要是受新冠肺炎影响以及加大对实体经济让利的结果。”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告诉经济观察网。他指的是今年上半年,我国商业银行净利润同比下降9.4%,平均资本利润率、资产利润率也有所下降。

董希淼解释,上半年,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叠加疫情影响,我国实体经济遇到较大冲击。商业银行在加大信贷投放的同时,通过降低贷款利率、减免收费以及延期还本付息等举措,积极主动向实体经济让利,推动企业融资明显下降。

“净利润同比下降不是商业银行自身经营能力恶化,而是商业银行大幅度向实体让利的结果。”他说,“同时,面对资产质量反弹压力,商业银行加大贷款损失准备计提,贷款损失准备较上年末增加5003亿元(其中一季度增加2943亿元,二季度增加2060亿元),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盈利表现。”

这里,是否还记得银行让利1.5万亿的实质内涵?

一个月前,在2020年上半年金融统计数据新闻发布会上,央行货币政策司副司长郭凯曾对“金融机构1.5万亿让利”进行解读——表示金融系统对实体经济的让利将主要通过三方面予以实现:

一是利率的下行。包括贷款利率下行、债券利率下行、通过再贷款、再贴现政策支持的优惠利率贷款的发放,所有加在一起通过引导利率下行,最终会实现大概约9300亿元的让利。

二是两项货币政策新工具加上前期的延期还款付息政策工具大约让利2300亿的规模。

三是通过银行减少收费3200亿元,包括前期已经减少的收费,后面全年还要继续减免的收费,特别是落实6月1号下发《关于进一步规范信贷融资收费、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的通知》。

概之,这三大块加在一起大数是1.5万亿元。

8月10日,央行行长易纲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今年以来,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中国经济和全球经济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央行果断加大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创新货币政策工具,有力支持了稳企业保就业。他说,主要措施可以概括为18个字,就是“扩总量、保供应、促增长,降利率、调结构、保主体”。

按照易纲的话说,货币政策的引导使市场整体利率下行,带动了企业的融资成本明显降低。普惠金融、小微企业、民营企业、制造业的贷款利率都降至 历史 新低。特别是普惠金融的贷款利率目前在5%左右,比去年下降了0.8个百分点。

“利率的下行,有力支持了实体经济,使得贷款的结构明显优化,普惠小微贷款支持的市场主体明显增加。6月末,有授信的市场主体近3000万户,有贷款余额的超过2300万户,这些主要是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易纲称。

此外,银行净息差的空间亦在小幅收窄。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说,净利润同比下降9.4%,其中,银行的净息差从2.10%降至2.09%,下降了1 BP,净息差有所收窄,包括盈利下降等……由于今年银行加大对实体经济的让利,一方面,今年上半年银行的LPR利率下降30个BP;而实际贷款利率的下降幅度逾30个BP,但银行的负债成本下降幅度相对有限,所以,整个净息差处于收缩状态。

不过,温彬认为,虽然利润同比下降,净息差收窄,但在目前疫情的影响下,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的让利幅度,有助于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更好地发挥了金融的支持作用。

不可否认,疫情冲击下,一些受冲击的企业出现信用风险,违约也在增加,不良率和

同期,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余额为5.0万亿元,较上季末增加2060亿元;拨备覆盖率为182.4%,较上季末下降0.80个百分点;贷款拨备率为3.54%,较上季末上升0.04个百分点。

“这也说明银行业的资产质量,风险总体是可控,经营相对比较稳健,特别是拨备覆盖率虽然较一季度有所下降,但超过180%,远高于监管的红线要求,所以,整个银行业的风险抵补能力比较充足。”温彬说。

据银保监会数据显示,除城市商业银行之外,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民营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外资银行的二季度净息差较一季度均有所下降。

然而,世界经济陷入衰退,国内经济面临诸多挑战背景下,商业银行不良的“双升”不容小觑。IMF和世界银行分别预测2020年全球经济将萎缩 4.9%和 5.2%,世界银行称全球经济可能陷入二战以来最严重衰退。

不良?不良!

尽管中国风景独好,央行表示,中长期看,我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高质量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也即使信贷资产质量目前无恙,防范于未然亦未尝不可。

董希淼坦言,在内外部环境复杂多变、压力骤增的情况下,上半年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质量保持基本稳定,风险抵补能力仍然较为充足,实属不易。不过,未来一段时间,商业银行资产质量反弹压力非常大的,在内外部环境仍然面临较大不确定性的情况下,银行业资产质量面临严峻挑战。2020年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贷款率还可能有所上升,非信贷不良资产业也可能进一步爆发,千万不能掉以轻心。

具体来看,据银保监会数据显示,商业银行二季度不良贷款余额为27364亿,较一季度的26121亿,上升1243亿,其中,次级类贷款二季度为12918亿,较一季度的11469亿增长1449亿 ;可疑类贷款10653亿,较一季度的10638亿略增15亿 ;损失类贷款3793亿,较一季度的4014亿增长221亿。不良贷款率为1.94%较一季度1.91%增加了3个BP。

所以,“商业银行一方面要采取多种措施加快存量不良资产的处置;另一方面要坚持标准,严格把关,严控新的不良资产产生。”董稀淼说,监管部门要继续采取针对性措施,支持商业银行尤其是中小银行多渠道、高效率地处置不良资产。在服务实体经济、让利实体企业的过程中,各级政府应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维护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保护好商业银行合法权益。

7月20日,中国银保监会召开的2020年年中工作座谈会指出,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提早谋划应对银行业不良资产大幅增长,按照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严格资产质量分类,做实利润、提足拨备、补充资本,增强风险抵御能力。

8月3日,人民银行召开2020年下半年工作电视会议,会议指出,下一阶段要“着眼长远,未雨绸缪,支持银行加大不良贷款处置和拨备计提力度,增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可持续性。”

就此,光大证券首席银业分析师王一峰告诉经济观察网,银行盈利同比增速大幅下滑,结合前期人民银行和银保监会下半年工作要求,银行业中期业绩呈现出了三大特点:

首先,营收预计相对稳定,盈利增速明显下行,拨备前盈利增速与净利润增速差拉大。二季度,行业净息差为2.09%,预示着净利息收入平稳;非息收入占比下降除季节性因素外,还有利率上行对于债券交易和估值的变化。

再者,分机构看,大型银行盈利增速-12%,股份行-8%,城商行-2%。大型银行盈利增速回落更快。主要是大型银行相对更为审慎的财务规划所致。从分机构的盈利增长可知,上市银行中“夹心层”的优质城商农商银行预计中期业绩盈利增速表现将明显好于上市国股银行。

展望下半年,王一峰认为,商业银行盈利增长仍可能受到以下因素压制:“资管新规”后问题资产回表对准备的消耗,I9准则下非信贷累资产准备计提的增加,以及存量风险的进一步确认与化解。预计未来银行业营收与盈利增速差将进一步扩大。但是,也应注意到,对于优质银行来说,未来业绩表现不会过分恶化。尤其是在当前阶段,银行业营收增长依然稳定,优质银行会因为业绩调控而出现好的中长期买点。

其实,“未来风险点不在于业绩调控,更多在于中美摩擦加剧下金融制裁的不确定性,和经济复苏强度的不确定性。”王一峰说。

温彬认为,下半年货币政策主要是服务小微,精准滴灌,银行在保持信贷合理增长的同时,会优化信贷结构,聚焦小微企业、制造业,进一步服务实体经济。同时,相对前期,货币政策会出现一些边际上的变化调整。

不过,“因为风险有滞后效应,下半年的不良贷款率、不良贷款余额可能会进一步上升,但银行加大信贷的逆周期投放,有助于企业保持正常经营。预计下半年的经济将恢复性增长……所以,银行资产质量总体上会保持平稳。”温彬说。

❹ 普惠金融加速快跑,如何守住信贷“3%不良率”的红线

随着各项政策的落地,各大银行金融机构的普惠金融业务正在加速快跑。数据显示,全年有望超额实现《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40%的增速目标。

然而,在越来越多的小微企业获得贷款的同时,银行机构的不良贷款率却在同步上升,甚至已经接近官方的容忍限度。

如何在不减少小微企业贷款的同时,守住信贷 “不良率3%”的红线,便成了目前业内颇为关注的话题。中国财富就此走访了一些金融机构,试图寻找破解之道。

普惠金融贷款风险或持续爬升

9月10日,中国人民银行举行“金融支持保市场主体”系列新闻发布会。银保监会普惠金融部一级巡视员毛红军于此间介绍,截至7月末,全国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40.83万亿元,较年初增长了10.62%;5家大型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速37.1%,全年有望超额实现《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40%的增速目标。

普惠金融的贷款增速喜人,但其不良贷款率却在不断攀升,引发多方警觉。

8月22日,银保监会新闻发言人在接受采访时就曾表示,今年上半年,金融始终以超常力度支持着小微企业稳定发展。但他同时指出,截至6月30日,我国的不良普惠小微贷款余额达0.4万亿元,较年初增长了9.25%,不良率更是高企2.99%,已接近官方原来设定的容忍限度。

尽管银保监会新闻发言人表示普惠小微贷款的不良率风险“整体可控”,但鉴于疫后提振和恢复 社会 经济发展之需,普惠金融信贷势必存在着风险继续爬升的巨大压力。

在9月10日的发布会上,毛红军也一再强调要“明确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不良率高于各项贷款不良率3个百分点以内的容忍标准”。

据中国财富了解,今年上半年,工、农、中、建、交、邮等六大银行实现净利润6483亿元,比去年同期减少了724亿元。六大行上半年利润大幅减少的背后,正是不良率的全线上升。公开数据显示,在六大行中,不良率上升幅度最大的是交通银行,截至6月末其不良率达1.68%,较年初上升了0.21个百分点。

严守“3%不良率”红线需创新思路

业内人士预判,在国内外经济环境整体遭遇寒冬并面临无限变数的复杂背景下,包括六大行在内的金融机构既要承担继续为产业“输血”的使命,又要在新旧多重风险中设法“扭亏补益”,能够破解摆在银行机构面前的这道“二元方程”的一个重要选项就是积极推进普惠金融。

“普惠金融的突出优势是既能阳光普照、又可精准滴灌。”在北京深安未来 科技 公司董事长阮晓迅看来,在疫情后经济重振这个时点上,确实有必要充分释放普惠金融为产业赋能的巨大潜力;但相比于单纯地通过普惠业务来“扭亏补益”而言,银行金融机构要直面的现实难题是,如何给普惠信贷业务的潜在风险排雷减压。

长江商学院金融学教授李海涛博士的看法与阮晓迅的观点不谋而合,他在受访时分析称,普惠金融的客群多为小微企业主、个体工商户,其金融需求往往都具有“小、散、急”的特点,因此,银行机构在为之提供金融服务时,“坚守合规、管控风险”非常必要,但这又很容易把普惠金融逼进“不普不惠”的尴尬境地。

“很显然,常规的贷前人工核验模式,无法实现普惠金融的量与质同步提升。”结合自身对信贷业务知行合一的洞察和实践,阮晓迅认为,普惠金融在推进中的最大路障,实际上是如何切实有效地防范和降解贷款不良率——大大小小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不敢贷、不愿贷、不能贷、不会贷”,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在信贷风控环节上缺少先进技术的支撑。

“破解这道复杂的方程式,需要打破固有的思维模式,找出新的方案。”在阮晓迅看来,“广、散、急”是普惠金融业务的共性,而这些特点尤其适合与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进行深度融合。他认为,一旦新的技术应用与传统金融服务场景发生化学反应,其效果就不是单维的降低信贷不良率了,还完全可能助力银行金融机构实现“丰富获客手段、优化信贷流程、提升客户体验”的多重目标。

李海涛也认为,在产业数字化的新趋势下,每一个银行金融机构在推进普惠金融业务的过程中,都非常有必要积极地拥抱区块链、大数据等前沿新兴技术,完善自身的风险管理体系,切实提升自身全流程、全方位的风险管控能力。

中国财富注意到,在9月10日举行的“金融支持保市场主体”系列新闻发布会上,毛红军也曾直指,为实现“增量扩面、提质降本”的目标,目前,银行业金融机构正在监管引领和各项政策共同支持下,持续加大创新力度,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改进风控模型和业务流程,确保各项稳企惠企的金融支持政策精准落地。

“网络赋强公证”打通银企互信之结

事实上,近年来,除了主管部门、金融机构都在积极求解普惠金融风险管控的现实课题外,各类专业 社会 组织和技术平台也在为普惠金融的 健康 生态建设集思助力。中国财富了解到,深安未来 科技 公司就一直在致力于将区块链技术与“网络赋强公证”深度结合,将技术信任力与公证公信力“双信”合一,并为减少金融纠纷、防范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秩序、营造良好金融信用生态方面屡有建树。

据阮晓迅介绍,目前,深安未来主导的“普惠金融线上小微借贷+网络赋强公证”模式已为多家超大型银行金融机构赋能。他告诉中国财富,深安未来及其“网络赋强公证服务平台”是国内首个创新互联网赋强公证服务平台,运用互联网公证这一创新工具,应用区块链技术,采用债权文书赋予强制执行的创新公证服务机制,解决普惠金融发展过程中贷款不良率的痛点,从预警、催收、执行几个环节,提升 科技 金融的风控能力,创新金融风险处置机制,为金融创新发展保驾护航。

“深安未来这个服务的运行逻辑,在本质上是利用网络赋强公证系统为网络贷款业务提供在线同步服务,通过引入区块链技术,完善网络赋强公证电子存证的司法效力。”中科院的一位信息安全技术专家对深安未来的业务模式给予了首肯。

他告诉中国财富,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不可伪造、全程留痕、集体维护、可以追溯、公开透明的显著特征,各大金融机构一旦积极依托智能区块链,并将对应的业务接入到公证处、互联网法院、CA中心等多个具有国家公信力的共识节点,便有望形成高效可信的增信联盟,进而切实降低各类金融信贷的风险。

❺ 银行业不良率上涨中,小微企业不良的影响有多大

这主要看小微企业的信贷规模及小微信贷占整个银行贷款总额的比重。
如果小微信贷占据银行的贷款的比重较大,比如有的银行就是主导小微信贷产品的,当小微信贷不良率过度攀升,这样的银行会陷入流动性和债务风险。
如果从银行业的角度,小微信贷不良率占整个银行业信贷比重较低,那么影响不会很大,关键点在债务结构中,小微信贷起不起主要作用。
截至2015年末,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3.46万亿元,占各项贷款余额的23.90%。从上述比例来看,影响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