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贷款类型 » 商业性贷款理论
扩展阅读
北京公积金贷款密码 2024-09-28 00:21:37
凭身份证贷款的app可信吗 2024-09-27 21:45:52

商业性贷款理论

发布时间: 2021-04-22 22:51:54

商业贷款理论的介绍

商业贷款理论(commercial-loan theory) ,商业性贷款理论也叫生产性贷款理论,它是商业银行资产理论中的一部分,它为保证商行资金的高度流动性,其贷款应是短期的和商业性的。商业贷款理论是最早的资产管理理论。由18世纪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其《国富论》一书中提出的。

② 请分析商业性贷款理论、资产可转换性理论及预期收入理论的基本思想与优缺点

商业性贷款理论是商业银行资产理论中的一部分,为保证资金的高度流动性,银行贷款应是短期的和商业性的。商业贷款理论是最早的资产管理理论。由18世纪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其《国富论》一书中提出。
(1)主要思想:
该理论认为,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主要是流动性很强的活期存款,因此 其资产业务应主要集中于短期自偿性贷款,即基于商业行为能自动清偿的贷款,以保持与资金来源高度流动性相适应的资产的高度流动性。由于这种理论强调贷款的自动清偿,也被称作为自偿性贷款理论;又由于该理论强调商业银行贷款以商业行为为基础,并以真实商业票据作抵押,因此也被称为真实票据论。
根据这种理论,商业银行不宜发放不动产抵押贷款和消费贷款。即使发放这些贷款,也应将其限制在银行自有资本和现有存款水平的范围内。
(2)优缺点:
优点:强调了资金运用受制于资金来源的性质和结构。强调银行应保持资金的高度流动性,以确保商业银行安全经营。
局限性:没有认识到活期存款余额具有相对稳定性,而使银行资产过多地集中于盈利性较差的短期自偿性贷款上。忽视了贷款需求的多样性,商业贷款理论不主张发放不动产贷款、消费贷款、长期性设备贷款和农业贷款,这样就限制了商业银行自身业务的发展和盈利能力的提高;该理论忽视了贷款清偿的外部条件。在经济萧条时期,就难以自动清偿,因此短期自偿性贷款的自偿能力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
2.资产可转换理论/可转移性理论/可售性理论:
(1)主要思想:
这种理论认为,流动性依然是商业银行需要特别强调的,但银行流动性的高低,是由资产的可转让程度决定的。银行能否保持其资产的流动性,关键在于资产的变现能力。只要掌握了一定量的,信誉好,期限短,且易于出售的证券,并在需要资金时,能够迅速地、不受损失地出售或转让出去,银行就能维持其经营的流动性。持有那些容易在市场上变现的资产。其基本要求是:信誉高、期限短、容易转让。这种理论的支配下,商业银行开始更多地持有有价证券。
(2)优缺点:
该理论的有效性取决于证券市场是否具有足够的广度和深度。此外,当经济出现紧缩时,资金普遍短缺,证券供给会大大超过需求,价格下降,银行不仅会蒙受资产损失,流动性也可能受到威胁。

③ 商业贷款理论的简要介绍

商业贷款理论认为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主要是流动性很强的活期存款,因此其资产业务应主要集中于短期自偿性贷款,即基于商业行为能自动清偿的贷款,以保持与资金来源高度流动性相适应的资产的高度流动性。短期自偿性贷款主要指短期的工、商业流动资金贷款。由于这种理论强调贷款的自动清偿,也被称作为自动清偿理论;又由于该理论强调商业银行贷款以商业行为为基础,并以真实商业票据作抵押,因此也被称为“真实票据论”(real-bill theory)。

④ 商业性贷款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电大

商业贷款理论认为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主要是流动性很强的活期存款,因此其资产业务应主要集中于短期自偿性贷款,即基于商业行为能自动清偿的贷款,以保持与资金来源高度流动性相适应的资产的高度流动性。短期自偿性贷款主要指短期的工、商业流动资金贷款。由于这种理论强调贷款的自动清偿,也被称作为自动清偿理论;又由于该理论强调商业银行贷款以商业行为为基础,并以真实商业票据作抵押,因此也被称为“真实票据论”(real-bill
theory)

⑤ 商业贷款理论。其理论的核心就是商业银行大多数贷款只能建立在短期商业库存商品的基础上,这句话的意思

不仅指以商品来抵押,是指具有所谓自偿性的东西都可以。例如抵押了商品,随着商品销售出去获取的回款能偿还贷款、抵押了票据,随着票据到期,刚性兑付的资金能偿还贷款。等等。
设备会折旧,而且购买了设备后,设备本身是不具备自偿性的,设备生产出来的商品才具备;农业贷款更是难以理清头绪,作物生长周期长、天然灾害、收益太低等等,更不具备自偿性。
这种具备了自偿性的贷款,因为抵押物的原因,肯定就是短期贷款了。事实上,这种自偿性并不是绝对的,如果商品滞销、或者部分出票人因市场或政策等原因无法刚兑等情况,同样无法实现自偿。
这个理论已经远远落后于现今社会金融市场的发展了。

⑥ 商业贷款理论的发展

商业贷款理论产生于商业银行发展初期,当时商品经济不够发达,信用关系不够广泛,社会化大生产尚未普遍形成,企业规模较小。企业主要依赖内源融资,需向银行借入的资金多属于商业周转性流动资金;此时中央银行体制尚未产生,没有作为最后贷款人角色的银行在银行发生清偿危机时给予救助,银行经营管理更强调维护自身的流动性,而不惜以牺牲部分盈利性作为代价。因此,银行资金运用结构单一,主要集中于短期自偿性贷款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