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贷款类型 » 2017年金融贷款投向报告
扩展阅读
房屋贷款利率怎么选 2024-10-15 03:09:43

2017年金融贷款投向报告

发布时间: 2022-03-27 23:34:52

① 上半年金融机构贷款投向了哪里

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高质量发展需要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上半年,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增加9.03万亿元,这些贷款都投向了哪些领域?

在投向实体企业的贷款中,上半年工业中长期贷款增速明显提高,同比多增1069亿元;服务业中长期贷款平稳较快增长,占全部产业中长期贷款增量的近八成;高技术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增速保持较高水平,6月末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3.1%。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未来一段时间内,随着金融去杠杆和监管政策持续推进,表外融资渠道将继续收紧,企业对信贷融资需求会进一步增加。未来,定向调控政策将围绕增强信贷支持实体经济力度展开,企业整体信贷融资仍将保持较为稳定的增长。

在企业信贷融资稳中有增的同时,普惠金融信贷投放质量有所提高。今年以来,监管部门多次发布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将新增信贷资金更多地投向小微企业。从政策落地情况看,这些精准聚焦的措施已经开始取得成效。

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人民币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5.4万亿元,同比增长12.2%,比同期大型和中型企业贷款增速分别高1.2个和2.5个百分点。上半年小微企业贷款增加1.07万亿元,增量占同期企业贷款增加额的20.9%。

不过,同样是普惠金融领域,农村和农业贷款增速却有所减缓。数据显示,上半年本外币涉农贷款增加1.71万亿元,同比少增3864亿元。6月末,本外币农村贷款余额同比增长6.9%,增速比上季末低0.7个百分点;农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3.6%,增速比上季末低1个百分点。

在房地产市场严格调控的背景下,房地产贷款增速持续回落。6月末,人民币房地产贷款余额35.78万亿元,同比增长20.4%,增速比上年末回落0.5个百分点;上半年增加3.54万亿元,占同期各项贷款增量的比重较2017年占比水平低1.9个百分点。

连平表示,在各项融资渠道都明显收紧的形势下,房地产行业作为去杠杆的重点领域,银行信贷也在不断收紧,房地产贷款增速多个季度持续回落。未来,随着棚改续建项目的不断加快,国家重点支持的各项政策性住房建设的力度加大,在房地产贷款稳中有降的同时,开发贷款仍将保持低增长态势。

来自新华社

② 贷款投向的定义是什么

贷款投向是指向国民经济哪些部门,行业和企业提供信贷资金,它直接关系到支持和限制,划定贷款范围的问题。给分吧

③ 金融方面报告书 金融方面报告书 金融方面报告书 金融方面报告书 金融方面报告书 金融方面报告

2007年深圳市金融运行报告

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市中心支行
货币政策分析小组

[总体判断]
人行深圳市中心支行货币政策分析小组近日发布2007年深圳市金融运行报告。报告显示:2007年,金融业平稳运行,银行业总资产和税前利润大幅增长,不良贷款实现双降,金融机构改革向纵深推进;货币市场成交量成倍增长,证券市场蓬勃发展,保费收入大幅增加。房地产市场价格冲高回落。

第一部分 货币信贷概况
2007年,金融宏观调控力度加大,证券市场篷勃发展对深圳金融业造成巨大的激荡。银行存贷款新增创新高,利润大幅增长;金融市场交易异常活跃,利率波动频繁;证券业取得巨大进步,保险业保持良好发展态势,金融机构改革有序推进。
一、银行业运行质量进一步提升
2007年末,深圳增加3家外资法人银行,令深圳地区的银行类法人金融机构数增至10家。银行类金融机构从业人员3.7万人,比上年增长21.3%。得益于贷款业务的快速发展、较高的存贷利差,银行类金融机构的总资产增长42.8%,税前利润增长1.26倍,不良贷款实现双降,整体运行质量进一步提升。
表 1 2007年深圳市银行类金融机构情况

注:营业网点不包括总部。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市中心支行;深圳银监局。

二、存款增量创新高,股市对储蓄分流明显
2007年,股市的火爆为深圳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增长带来双面影响:深圳上市公司IPO或增发带来大量的企业存款、其它存款,支撑存款新增达到新高,年末余额同比增长21.2%;但储蓄分流明显,新增远低于往年,期限结构更趋活期化,活期储蓄占比稳步爬升,年末达到62.4%。人民币升值预期下,外汇境外存款大幅增长,推动外汇存款年末余额同比增长12.9%,增速比上年高2倍多。

图 1 2007年深圳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增长变化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市中心支行。
三、贷款新增创新高,长期化趋势增强
2007年,深圳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增量的72.9%是中长期贷款,中长期贷款余额的年末占比达到66.0%。主要是前三季度个人住房贷款因深圳房价高涨、商品住宅市场交易活跃而高速增长。另外,股市活跃带来大量同业资金,令深圳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足也提供了有力支撑。贷款增长的季节分布不均衡,一季度增长最快,二、三季度逐季减慢,四季度信贷调控令贷款负增长。外资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比年初增长率(53.8%)相比上年大为下降,但仍高出同期国内金融机构近2倍。全市金融机构的外汇贷款高速增长,年末余额比年初增长39.0%,增速是上年的7倍多。主要是07年人民币贷款连续六次加息后,外汇贷款利率低于人民币贷款利率。加上人民币升值预期,客户为获取利差与汇兑的双重收益而大量使用外汇贷款。

图 2 2007年深圳市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增长变化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市中心支行。

四、现金净投放保持增长态势
2007年深圳现金净投放同比增长15.0%(表2)。深圳特殊的人口结构,专业市场的快速发展及交易量的不断增长是导致深圳现金需求量不断增加的重要原因。另外,2007年自助取款设备日取款限额的提高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深圳的现金投放。
表 2 2007年深圳市金融机构现金收支情况表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市中心支行。

五、深圳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流动性保持充足
2007年,深圳地方法人商业银行的流动性比例都在资产负债比例管理要求的25%以上,信托投资公司、租赁公司的流动性比例较高,财务公司虽然一季度末流动性比例较低,但二季度后逐渐改善(表3)。总体上看,深圳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的流动性情况充足,但流动性比例逐季下降,说明准备金率连续上调、资本市场发展对深圳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的流动性产生了一定影响。尤其是两家地方法人商业银行,股市对其储蓄存款的分流明显,资金营运压力有所增加。但由于二者贷款增长较慢,存贷比低,尚未出现明显的流动性问题。

表 3 2007年深圳各类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分季度的流动性比率
单位:%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市中心支行。

六、银行类金融机构改革向纵深推进
中国农业银行深圳市分行根据总行股改的统一部署,展开股份制改革和公开上市的各项前期准备工作,完成2006年度外部审计工作,扎实推进土地资产确权和固定资产清理和处置,积极消化历史包袱、启动不良资产和特殊资产处置准备工作,基本完成法律尽职调查和福利负债测算。10月,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深圳分行挂牌开业,深圳成为全国首批设立邮政储蓄银行分支机构的城市之一。深圳能源财务有限公司在收购原深圳建设财务公司全部股权后设立。

第二部分 利率水平监测

2007年,深圳市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利率持续上升,自主定价能力进一步提高。
2007年,基准利率的六次上调推动深圳市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利率持续上升。四季度信贷调控形成的信贷配给局面,提升了银行在贷款议价中的地位,也是贷款利率上升的重要原因。整体上,执行基准利率下浮的贷款发生额占比仍是最大的。这与存贷利差大,贷款利率下浮空间大,以及银行客户结构以较大企业为主有关。浮息贷款占比逐季攀升,较上年有较大提高,说明银行有意识的通过增加浮息贷款转嫁加息周期的利率风险,利率风险管理意识和能力有所增强。美元、港币贷款利率稳中略有下降,与国际市场利率走势一致。
表 4 2007年深圳人民币贷款各利率浮动区间占比表
第三部分 金融市场运行

一、证券业蓬勃发展
(一)证券机构的经营状况保持全国领先地位。
2007年末,深圳法人证券公司17家,证券营业部196家,证券公司家数居全国首位;其中A 类公司6家,数量也居全国第一,国信证券为全国仅有的两家AA 级之一。证券公司总资产实现了两倍以上的增长。证券公司综合治理全面完成,经营管理的规范化程度显著提高。深圳基金公司规模大、实力强,创新能力突出,16家基金公司管理着126只基金,基金规模和基金资产净值较年初增长约3倍,占全国基金总规模、总净值的39%,均居全国第一;利润总额增长8.4倍。11家期货公司的净资产增长了1倍,净利润增长3倍,多年来利润总额始终占全行业利润总额的1/3强。
(二)上市公司规范运作水平提高,A股融资额大幅上升。
2007年,深圳新增15家上市公司,其中主板上市1家(中国平安),中小板上市14家,令上市公司家数达到96家,上市公司的整体规模在全国排名第三。绝大部分上市公司完成了股改,整体运作的规范水平有所提高,资本市场筹资能力不断增强,A股总融资额比上年增长近3倍。

表 5 2007年深圳证券业基本情况表

数据来源:深圳证监局。

二、保险业保持良好发展态势
2007年,深圳新增9家保险公司总部和分公司、41家专业中介机构,是新增机构数最多的一年。保险市场的竞争更趋激烈,产、寿险市场集中度均有下降。外资保险公司的业务增长引人注目,保费收入同比增长104%,占市场份额17.4%,尤其是寿险市场份额达到近三成,为全国最高。专业保险中介机构数保持稳定增长,机构数138家,稳居全国前五位。2007年,通过中介实现的保费收入占比达67.7%。专业保险中介的蓬勃发展为提高市场效率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2007年,经济与股市的高涨推动深圳的保费收入大幅增长(36.9%),增幅居全国第四,比上年提高10.3个百分点。其中,寿险保费收入增速居全国第二,产险保费收入增速创下近三年来的最高。保险各项赔款与给付同比增长62.1%,为外贸出口承担了118亿元的风险保障,有力支持了深圳外向型经济的发展。保险业还通过积极开拓医疗责任保险、科技保险、企业年金、农民工保险等新型保险业务,完善交通事故快速处理和保险快速理赔机制,创新承保理赔服务等,努力发挥社会管理功能,提高保险业辅助政府管理、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度和广度。

表 6 2007年深圳保险业基本情况表

注:*另两家保险公司为集团控股公司。
数据来源:深圳保监局。

三、金融市场交易活跃
(一)货币市场成交量创历史新高,利率逐步上升并大幅波动。
2007年,央行紧缩力度加大,大盘股密集发行,令部分金融机构短期融资需求增大,深圳银行间货币市场交易总量首次突破10万亿元大关,达到14.3万亿元,同比增长1.2倍,全国排名第三。其中,同业拆借市场交易量增长最快(表7)。市场利率因货币政策调控和大盘股发行的冲击,逐步上升并大幅波动。
表 7 2007年深圳市银行间市场交易情况
单位:亿元

数据来源: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深圳分中心。

(二)票据市场业务逐季萎缩,利率大幅上升(表8、表9)。
主要原因一是央行开展信贷调控,商业银行通过压缩票据业务缩减信贷;二是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推高票据贴现利率,增加了企业的票据融资成本,减少了票据贴现需求,尤其是需求量更大的小企业票据业务。
表 8 2007年深圳金融机构票据业务量统计表
单位:亿元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市中心支行。
表 9 2007年深圳金融机构票据贴现、转贴现利率表
单位:%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市中心支行。

(三)证券交易所交投活跃,股指大幅上升。
2007年,深圳证券交易所成交显著增加,筹资额大幅提高,中小企业板市场快速发展。2007年,深圳综指上涨1.6倍。除五月底受政策调控影响,指数回调约20%以外,前三季度深市总体呈现单边上涨态势。四季度,宏观调控力度加大,加之管理层严格控制新基金发行,深沪股市进入调整,跌幅超过了20%。深市平均市盈率比上年上升1.1倍,市场风险逐步增大。股市的火爆令交易所债券交易转淡,成交量萎缩。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因三季度市场价格回升而回暖,加之金融机构增配财政部长期特别国债,现券交易总量同比增长32.0%(表7)。

(四)外汇市场交易量大幅增长,黄金夜市交易放大。
2007年,由于进出口活跃,企业结售汇量大,加之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波动幅度放宽、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幅度加大,会员银行为规避汇率风险而频繁入市、及时平补头寸,并尝试利用市场价格波动进行获利操作,做市商银行也积极主动做市,辖内银行间人民币外汇即期市场成交总量放大,同比增长60.9%。2007年,上海黄金交易所深圳会员交易量同比增长10.0%,增幅低于上金所整体水平;夜市交易量放大,市场份额节节攀升,年末在上金所的市场份额达到33.5%,比上年提高17.5个百分点;交割库出库情况良好,商业银行黄金理财业务发展迅速。
(五)金融产品创新活跃。
2007年,深圳商业银行积极利用外汇衍生品市场进行汇率风险管理,参与完成的外汇衍生品交易量大幅增长。其中,人民币外汇远期市场累计成交额同比增长4.2倍,外汇掉期市场累计成交额同比增长89.1%,外币对交易总量同比增长1.9倍。此外,宏观调控促使银行开拓贷款以外的利润增长点,银行理财产品的创新发展成为亮点。2007年,深圳各银行理财创新产品繁多,并逐渐渗透到传统业务发展中,与授信、信贷资产转让、债券分销等业务相结合,创新水平有所提高。建行深圳分行开展资产证券化29.5亿元。
(六)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力度加大。
深圳金融业坚持科学筹划、协调发展,以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为着力点,全面改善深圳金融生态环境:为完善现化支付结算体系,在全国率先实现了人民币票据全部影像化、电子化处理。为完善信用环境,加强征信系统建设,在全国率先将环境执法信息、企业欠薪信息、欠税信息、海关信息等纳入企业征信系统。为营造良好的对外金融合作环境,在已搭建的支付平台基础上不断深化深港、深澳合作,并协助总行推动内地金融机构赴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券。

第四部分 房地产金融分析
2007年,在多项调控措施的共同作用下,深圳房地产市场价格冲高回落,交易转淡。银行业对房地产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支持,但银行贷款投向房地产业的集中度高会加大银行业的系统性风险,已引起深圳银行业的关注。
(一)房地产市场供求规模下降,市场交易转淡。
2007年,深圳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383.3亿元,同比下降4.4%。除新建商品房新开工面积同比增长外,新建商品房施工面积、竣工面积等房地产供给指标均同比减少。在各项房地产市场调控措施的作用下,价格在三季度以后出现波动,市场观望气氛浓厚,需求有所抑制,新建商品住宅等各类商品房销售面积均同比下降。尤其是二手住宅市场,交易面积在二季度达到高点后,于三季度出现较大幅度的减少。但由于市场整体仍供不应求,商品房空置面积同比下降9.0%。

图 3 商品房施工和销售变动趋势

数据来源:深圳国土局。

图 4 深圳房屋销售价格指数变动趋势

数据来源:深圳市统计局。

(二)商品住宅价格冲高回落。
由于上半年深圳房价涨幅过快,投机性购房比重显著增加。银行贷款是投机性购房的重要资金来源。三季度住房信贷收缩后,投机者资金链趋紧,四季度住宅市场便开始由“有价无市”转向“量价齐跌”。新建商品住宅大多采用打折、送面积、送装修等手段促销,优惠幅度在总价的5%左右。二手住宅价格也出现回落。
(三)房地产贷款增长较快。
房地产贷款是2007年深圳市国内金融机构人民币新增贷款的主要项目,年末余额同比增长45.3%,余额新增占比达到86.3%,比上年均有较大幅度提高。尤其是个人住房贷款,新增占比达到58.1%。上半年深圳房地产价格的过快增长引起深圳银行业对房地产贷款风险的关注,于下半年开始调整住房贷款政策,个人住房贷款过快发展的势头得到抑制,个人住房贷款发放额在7月达到201.9亿元的高点后一路下滑,11月不到60亿元。
第五部分 预测与展望

2008年,为防止经济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结构性通胀转为全面通胀,深圳金融业将贯彻执行从紧的货币政策,预计全年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5%。金融市场获得进一步发展:深圳的多层次资本市场将更加完善,市场抗风险能力进一步增强;公司债发行规模将不断扩大,债券市场获得进一步发展;随着多种外汇衍生工具的推出,外汇市场规模不断扩大;货币市场成交量将持续增加。深港澳经济金融合作与交流将继续深入,深圳金融业将面临更多新的机遇。

责任编辑:何顺强

④ 贷款投向行业如何确定

贷款投向行业主要根据当前行业前景以及经济能力来确定,需要结合具体实际情况分析确定。贷款投向是指向国民经济哪些部门,行业和企业提供信贷资金,它直接关系到支持和限制,划定贷款范围的问题。
贷款投向的特点:
一、企业贷款增长加快,其中的中长期贷款增速持续上升。
二、小微企业贷款增长平稳,占全部企业贷款的比重提高。
三、重工业中长期贷款加快增长。
四、农户贷款快速增长,农村(县及县以下)贷款和农业贷款增长放缓。
拓展资料:
影响贷款政策的因素,从消费者角度来看,有以下三个方面 :
第一,从消费者个人主观因素来看,居民消费行为总是在一定的消费动机推动下进行的,消费行为是消费动机的转化。消费者的消费心理活动受诸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这些因素即有主观方面的,也有客观方面的。主观因素既与人的能力、价值观等等因素有关,也与其所处社会、家庭、自然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目前这些因素在消费者的消费观念中可以综合反映出来,例如先存款后消费,没有负债消费意识;住房靠政府,分房论资排队;公房租金低廉,租房比购房合算;住房消费及投资意识淡薄等等。住房消费观念对银行贷款政策的影响比较大也比较长远,是一个需要采取长期措施解决的问题。
第二,从消费面对的客观条件来分析,这里我们将客观条件分为外产中与内部两类变量,外部变量指制度、政策、国家宏观经济形势等社会、经济因素。近期金融业调整信贷资金投向,由原来的生产性贷款转向鼓励购房的消费性贷款。贷款政策出台后,随着全国各地贷款政策的逐步出台,制度在各地、各单位逐渐实施,也使得人们开始关注。这些外部变量对银行贷款政策的影响是明显巨大的。
第三,影响银行贷款需求的内部变量因素分析。内部变量指个人收入、例如说房价与收入之比、房价与租金之比、按揭成数、按揭利率、按揭期限、抵押物设定等因素。此处仅就个人收入涉及按揭的一些内部因素进行分析.

⑤ 房地产金融监管不断加码 围剿违规流向楼市经营贷

在“房住不炒”基调下,监管部门抑制房地产过热的努力不仅体现在频出的限购政策上,如今的重心也日渐转向加强流向房地产的资金监管。
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近日的发言再次对此予以强调。在国务院新闻办日前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郭树清表示,房地产目前金融化倾向较强,如果未来房地产热度消散,持有众多房产的炒房者个人财产会有极大损失,贷款无法偿还,推高银行的不良贷款率,经济生活将发生极大混乱。因此,必须积极又稳妥地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事实上,自去年下半年以来,监管层已经在金融端对房地产领域泡沫化打出一套相互配合的“组合拳”,2020年房地产贷款增速8年来首次低于各项贷款增速。
2020年底,央行等有关部门对银行进行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从资金占比上严控流入房地产领域的资金。而在近期,各地银保监局更是加强“经营贷”流向监管,严打其流向房地产市场。
集中度管理“张弛有度”
2020年的最后一天,房地产行业在“三条红线”之后再次迎来金融端的强力监管。央行、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建立银行业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对房地产行业贷款集中管理制度的机构覆盖范围、管理要求及调整机制作出明确规定。
某房地产企业资深管理人士对《中国经营报》记者称,新规对市场影响度有限,尤其是刚需群体,但对于近期的一线城市炒房热度有一定打击。而对房企来说,则更利好头部品牌房企,银行战略会把稀缺额度留给这些房企,中小房企贷款难度增大,现金流压力也会提高。
《通知》提及,此次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要求,根据银行类型一共分为五档。中资大型银行,房地产贷款占比上限为40%,个人住房贷款占比上限为32.5%;中资中型银行,房地产贷款占比上限为27.5%,个人住房贷款占比上限为20%;中资小型银行和非县域农合机构,房地产贷款占比上限为22.5%,个人住房贷款占比上限为17.5%;县域农合机构,房地产贷款占比上限为17.5%,个人住房贷款占比上限为12.5%;村镇银行,房地产贷款占比上限为12.5%,个人住房贷款占比上限为7.5%。这也意味着,银行规模越大,房地产贷款占比及个人住房贷款占比上限越高。
据业内人士介绍,个人住房贷款主要是大行在做,因为其吸储量较大,资金成本相对低,做房贷“划算”。而地方小银行则相反,若非与房地产开发商建立一定程度的合作,基本不会大力发展个人住房贷款业务。这也可以解释为何《通知》中针对银行规模的不同制定出不同房地产业务占比上限。
Wind数据显示,2013~2019年,A股上市的35家银行个人住房贷款余额总额占总贷款余额的比例由17%逐年上涨,至2019年末已达到27%。
增速方面,2013~2019年,35家银行个人住房贷款余额总额快速上涨,由17%增至35%,随后逐年回落至15%。央行每年发布的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也对此趋势有所印证,2017年,个人住房贷款余额21.9万亿元,同比增长22.2%,增速比上年末低14.5个百分点。2018、2019年增速均相比上年同期有所放缓。2020年末,全国个人住房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4.5%,增速进一步放缓。
郭树清近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中就明确提及:“房地产的核心问题就是泡沫比较大,很多人买房子不是为了居住,而是为了投资或者投机,这是很危险的。”他同时表示,目前房地产金融化、泡沫化势头得到遏制,2020年房地产贷款增速8年来首次低于各项贷款增速。这个成绩来之不易,相信房地产问题可以逐步缓解。
2020年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数据显示,2020年末,人民币房地产贷款余额49.58万亿元,同比增长11.7%,比上年末增速低3.1个百分点,连续29个月回落;同时,房地产开发贷款余额11.91万亿元,同比增长6.1%,增速比上年末低4个百分点。
此次央行及银保监会对于房地产贷款的集中度管理同时坚定“一城一策”的管理方式,极力避免制度僵化可能造成的金融风险。《通知》显示,地方监管可以结合所在地具体情况和以第三档、第四档、第五档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要求为基准,进行2.5个百分点的增减。
《通知》下发后,上海、四川、山东、辽宁等地皆针对本地区房地产贷款集中度下发相应通知,其中对区域内部房地产贷款考核部分指标上限进行调整。
例如,辽宁方面将第三档的个人住房贷款占比上限调整为18.5%,较央行数据上调1个百分点;第四档个人住房贷款占比上限调整为14.5%,较央行数据上调两个百分点;第五档个人住房贷款占比上限调整为8.5%,较央行数据上调1个百分点。四川方面也类似,将第四档个人住房贷款集中度占比上限上调1.5个百分点至14%。
山东银保监局则将辖内城商行、民营银行房地产贷款集中度标准上限调高2.5个百分点至25%。对此,山东银保监局对外表示,该安排是考虑后续规范非标投资业务和表外理财业务,为资金实际投向房地产领域,但短期内无法收回,确需回表处理的留出必要空间。福建方面出台的细则则表示,对于调整确有困难的超标机构业务调整过渡期,经申请允许过渡期最长为6年,确保超标机构平稳过渡。
值得注意的是,银行对个人住房贷款的紧缩调整,或将会对某些城市个人住房贷款比例产生影响。3月8日,郑州市公积金管理中心下发《关于征求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政策调整意见和建议的通知》,按照缴存和购房情况设定最高贷款比例(贷款金额占房产总价比例)。首次使用公积金贷款购买家庭首套住房的,最高贷款比例设定为70%不变,但异地贷款及其他情况最高贷款比例设定为40%,相较此前的60%有所下调。
郑州市住房管理中心信贷管理处处长陈建功对媒体解读称,首套住房贷款比例不变意在保障在郑州长期缴存公积金的刚需的贷款需求。但由于目前不少银行已经缩紧贷款,将会给公积金部门带来不小的压力,因此对于非刚需、二套房、异地贷款者,贷款比例未来可能会有所降低。
严打经营贷流向楼市
除对房地产开发贷款和住房贷款的调整外,监管层遏制房地产泡沫化的决心体现在金融端,还包括对“经营贷”的严格监管。
有银行业内人士对记者分析称,经营贷流向楼市有两大原因:首先,经营贷流向监管困难,银行方面仅能获悉钱款流向,但买卖交易是否构成难以确认,这种情况下,如果资金空转几手流入楼市,监管难度也会随之加大,对于购房者而言可操作空间很大。其次,经营贷能贷出的资金量比消费贷大很多,对于炒房者来说诱惑更大。
北京市房地产法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教授赵秀池则提及,由于政策面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目前经营贷利率普遍低于消费贷,或也成为经营贷流入楼市的一大原因。
上述银行业内人士同时表示,出于对不良贷款率的考虑,银行方面主观上并不想扩大中小企业贷款发放力度,但政策扶植下,银行方面压力较大。赵秀池则进一步表示,资本逐利的特性使得中小微贷款未必有实际效果。
2021年3月10日,在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最后一场“委员通道”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提及,2021年大型商业银行普惠小微贷款将会增长30%以上。如何使政策对中小企业的扶植落向实处,而非流向房地产领域,助长其泡沫化程度? 对“经营贷”流向的严格监管显得尤为重要。
1月底,北京、上海、广州等重点城市率先开始严打经营贷流入楼市。北京房地产中介行业协会发布消息称,为坚决遏制投机炒房,近期北京市区住建部门多次约谈和持续检查房地产中介机构,要求不得参与“经营贷”“首付贷”“消费贷”等任何违法违规的房地产金融活动。同时,新华社消息称,北京多家股份制银行上调经营贷利率。
某国有四大行北京地区从业人士对记者表示,目前该行并未上调经营贷利率,在资金去向监管方面,大行始终相对严格。
2021年1月29日,上海银保监局印发《上海银保监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个人住房信贷管理工作的通知》,其中对信贷资金用途管理、房产中介机构业务合作管理等方面提出要求。某股份制银行上海地区相关人士对记者表示,目前该行经营贷利率还未上调,但对贷款去向审核的确更加严格。
除此之外,广州、大连、重庆、苏州等地银保监局皆对当地银行经营贷款资金流向房地产领域作出处罚。近日流传的一份来自上海的《个人贷款提前收回告知函》则显示,由于借款人未按约履行借款合同“贷款用途”的相关规定,银行宣布合同下贷款提前到期,要求借款人限时归还全部贷款本息。
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表示,目前全国楼市的运行态势和2015~2016年很类似:从深沪蔓延到广州、北京以及其他热点二线城市,整个都市圈的热度都在明显回升。不控制经营贷的流向将可能助推新一轮泡沫。对这一点监管层认识是很清楚的,所以严打经营贷和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将是今年房地产调控的主要工作,也关系到今年的楼市能不能稳定下来。

⑥ 什么是金融监管中的贷款投向指标和总量控制指标

贷款投向指标,指贷款指商业银行的信贷资源在相关行业的投放规模以及不同行业之间的比例关系问题.比如说房地产贷款不得超过多少百分比.
总量控制指标.指商业银行的贷款总量指标限制.比如说不得超过其存款额多少百分比.

⑦ 逾七万亿新增贷款投向了哪

新华社北京4月11日电 一季度我国人民币贷款增加7.1万亿元,同比多增1.29万亿元,为疫情防控、企业复工复产提供了有力支持。新增贷款主要投向了哪里?货币政策传导效率如何?个人消费贷款可有改善?这些引起市场普遍关注。
超八成新增贷款
投向企(事)业单位
“近期中信银行给我们办理了票据贴现180多万元,帮我们解决了采购原材料的资金问题。”浙江省余姚市兰山电机企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鲁孝良告诉记者,2月中旬复工后,原材料成本上涨一度令企业流动资金紧张。此时多家银行伸出援手,最终他选择以2.75%的利率办理了票据贴现,大大降低了融资成本。
这家企业之所以能较低成本拿到资金,得益于人民银行再贴现政策支持。人民银行增加的5000亿元再贷款再贴现额度,以及给银行2.25%的再贴现利率,让银行更有动力和能力支持企业。
“当前货币政策逆周期调控效果逐步显现,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不断增强。”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认为,在一系列货币政策支持下,信贷投放力度和规模远超去年同期,推动3月新增贷款规模大幅回升。
数据显示,3月当月人民币贷款增加2.85万亿元,同比多增1.16万亿元。一季度,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6.04万亿元。
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司长阮健弘介绍,一季度贷款主要投向实体经济,各项贷款新增总量的85.1%投放给企(事)业单位,短期贷款为企业正常经营提供了必要的流动性支持,中长期贷款则为企业复工复产提供了长期资金保障。
专家表示,信贷供给增加与企业融资需求回升,从供需两端推动了3月新增社融大幅回升,表内、表外融资均明显增长,企业和政府债券发行速度进一步加快。
货币政策传导效率明显提升
近日,天弘余额宝基金7日年化收益率连续多日跌破2%,这不仅关系着个人理财收益,其背后还反映出宏观层面的一些新变化。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聘研究员董希淼表示,今年以来,人民银行通过全面降准、定向降准、公开市场操作、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等,为市场提供了合理充裕的流动性,引导市场利率整体下行,货币市场基金、结构性存款等市场化的类存款产品利率也随之走低。
3月份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10.1%,增速大幅回升。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但仍有部分企业“喊渴”。有市场人士担心,人民银行释放的流动性会不会出现局部性淤积。
对此,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分析称,从“量”上来看,一季度人民银行通过降准、再贷款等工具释放长期流动性约2万亿元,而新增人民币贷款7.1万亿元。也就是说,每1元的流动性投放支持了约3.5元的贷款增长。从“价”上来看,3月份一般贷款利率比去年高点下降了0.6个百分点,今年以来下降了0.26个百分点,明显超过中期借贷便利中标利率和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的降幅。
“这说明货币政策的效果已传导到了实体经济。”孙国峰认为,与国际对比来看,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效率较高,不存在流动性淤积现象。流动性合理充裕并不是大水漫灌,不论从我国银行体系的流动性数量来看,还是从利率来看,都距离“流动性陷阱”很远。
当前,仍有不少中小微企业面临现金流压力、资金周转困难,渴望得到金融支持。董希淼认为,要进一步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落实银行尽职免责相关制度,适度提高不良贷款容忍度,激发银行放贷积极性。
个人消费贷款出现积极变化
扩大消费是对冲疫情不利影响的重要着力点,这离不开消费金融的支持。3月住户部门贷款明显好转,尤其是个人消费贷款由降转升,显示出积极变化。
“住户部门是国民经济的主要消费部门,其信心增强有利于实体经济恢复增长。”阮健弘介绍,受疫情影响,一季度居民消费信贷大幅减少,但3月情况发生了变化,当月新增个人消费贷款6094亿元,扭转了2月份净下降的走势。其中,个人住房贷款新增3472亿元,其他消费贷款新增2622亿元。
业内人士看来,除了消费信贷领域出现积极变化,随着我国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效、全面推进复工复产,企业生产经营中的资金需求也逐步增多,3月份企业签发的银行承兑汇票开始明显恢复,说明我国经济在边际改善。
“随着政府推动重大项目投资计划逐步开工,相应的贷款需求也会快速增长。”阮健弘表示,从人民银行的银行家问卷调查结果来看,二季度贷款需求预期指数是83.1%,比一季度高17.1个百分点。
专家建议,未来信贷投向应进一步加大对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新基建、民生工程等领域的支持力度,支持居民消费升级,提高民营企业和中小微企业的信贷占比,不断优化信贷结构。

⑧ 个人住房贷款余额增速已进入下行通道了吗

据报道,今年以来,随着楼市调整步伐的深入,楼市资金面已明显呈现出趋紧态势,房地产业作为一个资金密集型行业,对资金具有很强的依赖性,而资金面的变化也将直接影响房地产市场。

房价与居民购房杠杆率总体呈现正相关关系,如2015年3月份起,居民购房杠杆率和房价指数同时出现大幅攀升态势,房价指数季度环比在2016年三季度见顶,居民购房杠杆率在2017年一季度见顶;而今年3月份以来,在“因城施策”的楼市调整政策的影响下,热点城市进一步收紧信贷政策,居民购房杠杆率也连续出现回落。

希望房价可以早日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