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贷款类型 » 农发行民营企业贷款
扩展阅读
贷款30万年利率8是多少 2024-10-13 17:05:10
去年的贷款利率 2024-10-13 15:14:20

农发行民营企业贷款

发布时间: 2022-04-02 16:19:00

A. 申请农发行贷款需要哪些条件

在农发行申请农业小企业流动资金贷款。贷款条件
1、依法办理工商登记,取得《营业执照》和有效年检手续,特殊行业须持有有权机关颁发的营业或经营许可证。
2、持有中央银行核准发放并经过年检的贷款卡、技术监督部门颁发并年检的组织机构代码证。
3、在农发行开立存款帐户,自愿接受农发行的信贷管理,恪守信用,遵守合同。企业主、经营者及主要股东个人资信状况良好,无违法和违反社会功德的行为。
4、有合法稳定的收入或补贴来源,具备按期还本付息能力;企业法人资产负债率等主要财务指标达到农发行规定的要求。
5、提供符合规定条件的担保。除此之外,还要符合农发行要求的其他条件。满足以上条件,就可以申请贷款。首先需向所在地农发行营业机构提出申请,并办理相关事宜。包括:在客户经理引导下,按照农发行标准格式填制借款申请书。提交具有法律效力的相关资质文件文件、财务报表,以及根据申请的贷款品种和方式需提供的其他资料。经审批同意后,办理相关事宜,然后发放贷款。

B. 关于民营企业贷款的新政策

民营企业贷款新政策体现为:持续优化金融服务体系,建立“敢贷、愿贷、能贷”的长效机制,开展民营企业授信业务,提升民营企业信贷服务效率,从实际出发帮助遭遇风险事件的民营企业融资纾困,完善融资服务信息平台,支持民营企业发展、防范金融风险,加大对金融服务民营企业的监管督查力度。
【法律依据】
《关于进一步加强金融服务民营企业有关工作的通知》第一条
国有控股大型商业银行要继续加强普惠金融事业部建设,严格落实“五专”经营机制,合理配置服务民营企业的内部资源。鼓励中型商业银行设立普惠金融事业部,结合各自特色和优势,探索创新更加灵活的普惠金融服务方式。
第十条
商业银行要根据民营企业融资需求特点,借助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设计个性化产品满足企业不同需求。综合考虑资金成本、运营成本、服务模式以及担保方式等因素科学定价。

C. 民营企业贷款问题

贷款要有人,就楼上说的,很多人怕担风险。
试试找租货公司,可以租用他的设备。
还有借亲戚朋友的。
总之,大额贷款很难,小额的不顶用。
在寻求外部资金之前,先看看内部的资金资源有没有充分利用:
■ 企业应该有一个很好的现金流预测系统;
■ 向顾客提供足够的激励条件鼓励他们及时付款;
■ 对客户要有严格的信用评估程序;
■ 做好给供应商付款的计划;
■ 尽全力保证销售收入;
■ 控制库存量;
■ 完善质量控制体系,降低废品率;
■ 变现闲置资产。

寻求外部资金资源

如果内部资源都已经充分利用,那么再看有什么外部资源:
■ 你自己或你的合伙人的资金
■ 家人或朋友的资金
■ 企业的往来帐户银行透支或贷款的可能
■ 代理商应付款或票据的贴现
■ 出售反租(出售给租赁公司再租用该项资产)
■ 商业银行贷款
■ 政府或公共机构的无偿资助或贴息贷款
■ 最后才是VC投资基金

D. 国家开发银行 给民营企业贷款吗

您好,针对民营企业的贷款各大银行都是有的,一般手续齐全还是很容易贷到的,下面是企业贷款的条件:
1.符合国家的产业、行业政策,不属于高污染、高耗能的小企业;
2.企业在各家商业银行信誉状况良好,没有不良信用记录
3.具有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准登记,且年检合格的营业执照,持有人民银行核发并正常年检的贷款卡;
4.有必要的组织机构、经营管理制度和财务管理制度,有固定依据和经营场所,合法经营,产品有市场、有效益;
5.具备履行合同、偿还债务的能力,还款意愿良好,无不良信用记录,信贷资产风险分类为正常类或非财务因素影响的关注类;
6.企业经营者或实际控制人从业经历在3年以上,素质良好、无不良个人信用记录;
7.企业经营情况稳定,成立年限原则上在2年(含)以上,至少有一个及以上会计年度财务报告,且连续2年销售收入增长、毛利润为正值;
8.符合建立与小企业业务相关的行业信贷政策;
9.能遵守国家金融法规政策及银行有关规定;
10.在申请行开立基本结算账户或一般结算账户。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E. 攻坚供给侧改革,农发行将有哪些支农重点

提高信贷支农成效
在经济新常态下,要进一步发挥农发行政策导向、信贷引领和逆周期调节的重要作用,通过加大有效信贷投放,有力支持配合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补短板、调结构、促协调,更好地服务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支持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建设。
首先,要主动做好农副产品收储资金供应和管理,切实保护农民利益,保证国家粮食安全。
粮棉油收储是农发行立行之本,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市场稳定和农民增收,意义重大,影响广泛。农发行必须统一思想,妥善处理粮食库存高企、国内外粮价倒挂、粮食企业经营困难等各种矛盾,坚定不移地把做好传统业务作为履行政策职能的首要前提。
一是全力做好政策性收购。今年稻谷和小麦的最低收购价政策已基本明确,油菜籽临储收购去年已经取消,国家对粮食收购价补分离的市场化改革方向日益清晰。作国全国唯一一家农业政策性银行,农发行要密切关注收储政策调整变化,谨慎细致地做好托市收购资金供应管理工作,进一步提高办贷质量和资金划拨效率,及时足额保证政策性收购资金供应。
二是稳妥做好市场化收购。受政策、价格、仓容等多重因素影响,当前市场化收购粮食成交困难,防控政策风险、信贷风险难度加大。农发行各级分支行要进一步增强政治敏感性,妥善处理好保收购与防风险的关系,严防因农发行原因出现“打白条”和“卖粮难”问题。
三是在“去库存”过程中扎实做好风险防控工作。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去库存作为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内容,农发行各级分支行在积极配合国家有关部门做好粮食去库存工作中,要强化底线思维,增强风险意识,执行好贷款“双结零”管理政策,落实好地方储备粮价差亏损补贴,确保贷款安全。
其次,要围绕地区发展战略和“三农”薄弱环节,继续加大中长期贷款的投放力度。
中长期贷款投放要做到“四个适应”:适应当地经济发展水平,适应本地财政承受能力,适应当地信用环境建设状况,适应本行信贷和风险管控水平,力争全年净增超过350亿元。
一是好中选优,精准营销。围绕中央和各省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全力支持港产城一体化、陆海统筹项目;围绕各地重点区域发展战略和水利现代化规划,大力支持整体城镇化、重点水利工程等项目;围绕服务民生工程,重点支持棚户区改造项目,择优支持改善人居环境建设项目;围绕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有效支持农民集中住房、农村公路、农村危房改造建设项目。
二是加强政策宣传,加大PSL项目贷款投放力度。PSL资金价格优惠,计划保障充足,创利水平较高,有利于提高农发行贷款合规安全水平,总行、各省(市、区)行今年都加大了对PSL贷款的考核力度。各级分支行必须提高认识,加强宣传,积极发挥农发行政策优势,引导符合条件的项目更多使用PSL资金。
三是落实条件,加快投放。各级分支行要加大协调力度,加快落实贷前条件,力争一季度完成全年贷款投放计划的30%。要注重对项目承贷必备条件的源头把关,开户行在准入项目时,要向地方政府和承贷企业明确相关办贷要求,提前落实办贷要件,防止项目审批后因条件不到位影响投放。要加强办贷过程管理,进一步落实责任,提高办贷质量和效率。
四是认真做好基金工作。随着国家“稳增长”政策力度不断加大,基金审批投放已成为农发行一项常态工作。农发行各级分支行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强化政治担当,抢抓去年前四批基金支付进度,做好今年首批基金项目投放工作,确保按时完成任务。在基金项目选择上,首选农发行开户企业;在此基础上,可采取投贷结合方式,择优与同业开展合作;对不符合农发行业务支持范围、非在农发行开户又不是合作银行推荐项目的民营企业,原则上不予支持。要进一步把好基金项目准入关口,优选条件成熟、贷款投放后能够尽快支付使用的项目,有效发挥投资拉动作用。
五是做好政府债券置换工作。农发行各级分支行要充分认识到置换债券对于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重要意义,从大局出发,积极参与债券置换工作。同时,要加强与各级财政的沟通对接,核实项目,核准金额,确保置换的贷款均为当年到期贷款。
最后,要积极开展业务创新,充分发挥政策性银行的示范引领作用。
创新发展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之首。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处于升级换挡、结构调整的关键期,创新不仅是农发行拓展业务的需要,也是进一步优化资产负债结构、促进长远发展的需要。农发行要敢于创新,善于创新,以创新破解制约发展的瓶颈束缚。
一是研究创新政策。年初,中央、省先后召开了经济、农村工作会议,出台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各项重点措施,这是我们开展创新遵循的重要依据。农发行各级分支行要加强对中央政策方针的学习研究,了解掌握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相关政策要求和重点措施,为开展工作创新打下坚实基础。
二是培养创新思维。在经济新常态下,要摒弃惯性思维和一般性做法,积极培育创新理念、创新视野、创新思维,不能一切等上级下指示,出文件。要充分发扬基层首创精神,围绕上级政策,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吃准吃透本地情况,选准创新的切入点和业务的增长点,积极为金融机构多做探索,多出经验。要有敢为人先、突破创新的气魄和担当,敢于承担创新带来的风险和困难。
三是开展创新实践。要在前期试点基础上,积极推动支持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在面上取得突破,及时了解地方土地确权颁证进度,结合当地实际,选准支持模式,加大推广力度;要大力支持陆海统筹,发展“蓝色经济”,积极支持符合两大国家战略的港口码头、内河航道、过江通道项目;要积极探索农业新模式新业态,在高效农业、生态农业、外向型农业等领域有所作为;要做好仓储设施建设的支持工作,争取仓库早日建成并投入使用,为缓解仓容矛盾发挥作用。
坚决守住风险底线
以“降存量、防新增”为主线,进一步提高责任意识,有效推进存量不良贷款清收处置,严防新增不良贷款,确保实现“双降”目标。
首先要切实把风险防控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
今年的风险形势仍然严峻。在经济新常态下,经济发达地区在经济转型、结构调整等方面面临的冲击影响更为严重,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和“去产能”措施的落实,“僵尸”企业面临重组和关闭的风险加大。农发行务必高度重视,将防控信贷风险作为2016年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推进。各级行行长要切实履行好风险防范化解第一责任人的主体责任,履职尽责,守土有责,支行行长要了解本行贷款的每一个企业,市分行行长要对辖内大客户经营状况心中有数。要摒弃新官不理旧账的陋习,敢于担当、主动作为,始终冲在风险防范化解的第一线,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的底线。
其次要扎实做好风险防范工作。
通过提升风险识别和预警能力,做实风险保障措施,维护好存量客户,提高风险防控水平。
一是做好存量客户的分类维护。按照“五不两降”原则,对那些虽出现风险预警信号,但能够维持正常生产经营的企业,通过收回再贷、无还本续贷等方式,支持企业的合理资金需求,增强自我造血功能。对僵尸企业、救活无望的,要按照中央要求,采取稳妥措施果断退出。
二是坚持经常性风险排查。逐企排查,按月分析,提高风险预警处置的前瞻性。重点关注企业的“三表”、“三品”、“三流”变化,提前发现风险信号,掌握防范化解风险的主动权。
三是加固风险保障措施。扩大有效资产抵押覆盖面,力争“能抵则抵、应抵尽抵”。从严控制企业之间“互保”、“连环担保”,压缩关联企业担保的范围和额度,从严控制异地担保和农发行信贷客户的直接互保。
最后要强力推进不良贷款处置化解。
农发行当前的不良贷款余额小,占比少,但面临的风险防范、不良反弹的压力非常大。今年总行将新增不良贷款作为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能否防控新增不良贷款成为影响各地农发行考核排名的主要因素。为了进一步落实责任,各省分行也明确了不良贷款清收任务。我们的总体目标是实现“双降”,确保年末辖内二级分行无不良。
农发行各级分支行在风险处置化解中,一要坚持因地制宜,一企一策,提高风险化解的精准度和针对性。要立足各地实际,充分利用现金清收、诉讼清收、贷款重组、债权转移等多种手段,最大限度地推进不良清收处置。
二要坚持依靠各级政府,发挥政策性金融的战略优势。要充分利用当前与地方政府广泛开展战略合作的有利契机,加强与政府及司法等部门的沟通协调,充分利用好政府资源,为不良贷款清收处置创造良好条件。
三要坚持开拓创新,探索风险化解新路径。省行要与省资产管理公司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对全省中长期贷款项目利用议价机制建立风险基金制度,用于解决穷尽一切手段仍难以收回的不良贷款。
四要坚持合规操作。在处理不良贷款过程中,要注意完善各类细节和手续,经得起各类审计和检查,防止因程序有瑕疵出现政策风险。

以上为有关论述,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F. 申请农业发展银行贷款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客户申请信贷业务应当具备下列基本条件:
(一)依法办理工商登记,取得《营业执照》和有效年检手续;事业法人依照《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条例》的规定办理了登记或备案。特殊行业须持有有权机关颁发的营业或经营许可证。
(二)从事的经营活动合法合规,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政策和区域发展政策。
(三)在农发行开立存款账户,自愿接受农发行的信贷管理,恪守信用,遵守合同。
(四)实行公司制的企业法人申请信用必须符合公司章程,如果公司章程未做规定的,可提供具有股东大会(股东会)授权董事会(总经理)对外借款的决议。
(五)持有中央银行核准发放并经过年检的贷款卡、技术监督部门颁发并年检的组织机构代码证。
(六)有合法稳定的收入或补贴来源,具备按期还本付息能力;企业法人资产负债率等主要财务指标达到农发行规定的要求。
(七)不符合信用贷款方式的,应提供符合规定条件的担保。
(八)申请票据贴现,必须持有合法有效的票据。
(九)申请项目贷款,项目资本金来源和比例应符合国家和农发行规定。各级行不得违背和降低上述基本条件提供信贷业务。

G. 民营企业贷款有多难

企业贷款是指企业为了生产经营的需要,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按照规定利率和期限的一种借款方式。企业的贷款主要是用来进行固定资产购建、技术改造等大额长期投资。目前企业贷款可分为: 流动资金贷款、固定资产贷款、信用贷款、担保贷款、股票质押贷款、外汇质押贷款、单位定期存单质押贷款、黄金质押贷款、银团贷款、银行承兑汇票、银行承兑汇票贴现、商业承兑汇票贴现、买方或协议付息票据贴现、有追索权国内保理、出口退税账户托管贷款。
申请条件
1.符合国家的产业、行业政策,不属于高污染、高耗能的小企业;
2.企业在各家商业银行信誉状况良好,没有不良信用记录;
3.具有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准登记,且年检合格的营业执照;
4.有必要的组织机构、经营管理制度和财务管理制度,有固定依据和经营场所,合法经营,产品有市场、有效益;
5.具备履行合同、偿还债务的能力,还款意愿良好,无不良信用记录,信贷资产风险分类为正常类或非财务因素影响的关注类;
6.企业经营者或实际控制人从业经历在3年以上,素质良好、无不良个人信用记录;
7.企业经营情况稳定,成立年限原则上在2年(含)以上,至少有一个及以上会计年度财务报告,且连续2年销售收入增长、毛利润为正值;
8.符合建立与小企业业务相关的行业信贷政策;
9.能遵守国家金融法规政策及银行有关规定;
10.在申请行开立基本结算账户或一般结算账户。
贷款有风险,选择需谨慎。你可以搜搜 我能贷,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H. 农发行对涉农企业发放贷款起什么做用

农发行职能定位要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一是要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阶段相适应。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阶段,由于市场机制的不完善性,市场机制在配置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难以发挥,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必然很深很广,相应地,农发行的地位和作用就非常重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阶段,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日趋完善,经济发展中的不平衡性逐步减弱,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也会明显减少,相应地,农发行的地位和作用将呈现下降趋势。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成熟阶段,农发行在完成其弥补市场机制缺陷和调节经济结构的使命后,其政策性色彩逐渐淡薄,与商业性金融机构的区别越来越模糊,甚至完全转变为商业性金融机构。
二是要与区域经济发展状况相适应。由于我国实行的是梯级推进战略,经济发展的区域不平衡问题特别突出。为了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农发行在职能定位时应将区域发展原则贯穿始终,逐步探索选择适应本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发展战略、发展规划和支持重点,在支持区域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的同时获得可持续发展。
三是要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相适应。农发行所追求的目标应是在成本(补贴)既定条件下的效益最大化(或说亏损最小化),并努力实现效益(或亏损)既定条件下的成本最小化。农发行对支持对象的支持要坚持资金最小量原则,要用最少的资金融通覆盖最大的业务领域,将资金这种稀缺资源配置到效益最高的企业中去。

农发行职能定位要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相一致。
一是要与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相适应。逐步减少对流通环节的信贷支持,充分利用“绿箱政策”,增加对农业生产领域的信贷支持力度,把农业国内信贷支持的重点转到生产环节。
二是要具有全球视角。农发行职能定位的调整要考虑国际农业保护政策特别是农业政策性金融政策的变化,要以其他国家和世界市场作为参照系,要以能够“中和”其他国家不合理的农业保护措施,提高本国农业的竞争力为基本目标之一。

农发行职能定位要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相符合。
一是要立足于弥补农村金融市场失灵。以矫正市场的不完善,更好地发挥农发行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而不是替代农村金融市场,取代商业性金融机构(包括合作金融机构)的主体地位。
二是与商业性金融机构要紧密互补。农发行设立的初衷就是为了解决商业性金融“一身二任”问题,为商业银行市场化改革创造条件;农发行兼营商业性业务的目的也不是为了替代商业性金融,而是为了形成农村市场的适度竞争;农发行在降低农业在发展中的不确定性、逐步培育市场并使其相对成熟后,其“市场出口”更需要商业性金融的参与。
三是与其他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分工要明确。世界各国的实践证明,由于农业的特殊性、弱质性以及支农资金需求的巨大性,仅靠一家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是无法满足农业发展和繁荣的需要的。因此,需要增设农业政策性保险、担保、投资等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并使其分工明确,相互竞争,相互补充,以满足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多层次的发展需要。

农发行职能定位要与国家
宏观调控政策相协调,要与货币政策相协调。
一是农业政策性金融的资金来源受到货币政策的限制。农发行的资金来源、资金运用同时受到货币政策的限制。当国家执行宽松的货币政策时,农发行可从中央银行借入较多的借款,也可在金融市场上筹集更多的资金,其业务范围必然相应扩张。反之,其业务范围就会相对收缩。否则,必然受到政府的干预,成为中央银行下一步调控的对象。
二是要与财政政策相协调。当政府财力比较雄厚时,政府可以通过增加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直接投入,农发行的业务范围就会相应收缩。当政府囿于财力的限制对农业等特定领域的直接投入不足时,政府通过利息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引导农业政策性金融增加资金融通,其业务范围必然相应扩张。尤其要注意的是在利用政府组织增信原理时要以地方政府的信用承受能力为前提,防止地方政府信用过度透支,将风险向农发行体系转嫁。
三是要与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相协调。农发行作为经济体制和金融体制改革的产物,也如前述两种改革一样,走的是一条渐进式道路。在此背景下,用行政手段对农发行业务范围进行界定和调整是一种明智的现实选择。随着人们对农发行特殊性认识的逐步加深,用立法来界定其业务范围及责、权、利关系以及与其它相关主体的经济关系,不仅是可行的,而且是水到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