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贷款类型 » 黔东南州企业贷款存在的问题
扩展阅读
国家有没有养殖贷款 2024-10-12 03:34:13

黔东南州企业贷款存在的问题

发布时间: 2022-04-11 17:37:15

Ⅰ 如何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她

中小企业贷款难的主要原因

(一)从中小企业自身情况看,信用程度低是贷款难的最主要原因

1.
企业债务负担沉重,偿债能力不强。

2.
财务行为不规范,财务信息失真严重。管理水平低下是目前中小企业的突出问题,具体
表现为财务管理水平低、
报表帐册不全、
内控制度不严。
一些中小企业出于某种目的,
一厂
多套报表,或者干脆不建帐,财务信息严重失真。在这种情况下,银行不能准确、快速地判
断这些企业及其负责人的真实信用水平,放贷自然比较谨慎。

3.
信用度低,逃废债情况严重,银行维权难度较大。中小企业贷款风险高,所形成的不良
贷款清收和核销程序与大企业相比,
困难得多。在经营出现风险以后,
通过企业改制、
申请
破产、
转产、注销法人,甚至一逃了之等方式悬空或逃废银行债务现象比较普遍。这不仅给
金融机构信贷资金安全造成很大威胁,
而且也极大地降低了企业的信誉度,
恶化了银企关系,
严重地挫伤了金融机构贷款投放的积极性。

4.
企业内在素质低下,生存能力普遍不强。由于相当部分的中小企业存在着经营粗放、技
术落后、
设备陈旧、
产品竞争力不强等问题,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淘汰率远远高于一般大企
业。

(二)从银行经营管理来看,风险管理约束加强是中小企业难以取得贷款的最主要因


1.
成本、收益和风险不对称,银行更愿意贷款给大企业。在银行看来,中小企业就是小麻
雀,肉少还容易飞。中小企业贷款数额不高,但发放程序、经营环节缺一不可,据测算,对
中小企业贷款的管理成本,平均是大企业的五倍左右,而风险却高得多。在这种情况下,银
行当然乐意做大企业的

批发

业务。我们在调查中了解到,

2.
过度强调责任约束,激励机制不足,银行不敢轻易贷款。银行经营,强调安全性、效
益性和流动性,其中,安全性排在首位。

3.
贷款权限上收,不良资产增多,资产负债比率过高,使部分金融机构在中小企业贷款
问题上,表现出了一定的

不能性



(三)担保难落实是中小企业在贷款过程中需要解决的最大难题

根据《商业银行法》规定,银行发放贷款,申请企业应提供必要的担保,而抵押品不足、担
保落实难,
恰恰是当前中小企业融资,
特别是申请贷款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难题之一。
这是中
小企业的资产结构特征、
金融机构在抵押物上的偏好,
以及政府行为的不协调共同作用的结
果。

Ⅱ 中小企业融资面临的问题有哪些

一、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
我国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着融资困难的现状,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融资途径不畅通
从内源融资来看,我国中小企业的现状不尽人意,一是中小企业分配中留利不足,自我积累意识差。二是现行税制使中小企业没有税负优势。三是折旧费过低,无法满足企业固定资产更新改造的需要。四是自有资金来源有限,资金难以支持企业的快速发展。从外源融资来看,中小企业可以选择银行贷款、资本市场公开融资和私募融资等三种渠道,但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外源融资渠道方面并不畅通。
(二)融资结构不合理
主要表现在:(1)我国的中小企业发展主要依靠自身积累、严重依赖内源融资,外源融资比重小。单一的融资结构极大地制约了企业的快速发展和做强做大。并且在外源性融资中,中小企业一般只能向银行申请贷款,主要表现为银行借款;(2)在以银行借款为主渠道的融资方面,借款的形式一般以抵押或担保贷款为主;(3)在借款期限方面,中小企业一般只能借到短期贷款,若以固定资产投资进行科技开发为目的申请长期贷款,则常常被银行拒之门外。
(三)融资成本较高
企业的融资成本包括利息支出和相关筹资费用。与大中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在借款方面不仅与优惠利率无缘,而且还要支付比大中型企业借款更多的浮动利息。同时,由于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多采取抵押或担保方式,不仅手续繁杂,而且为寻求担保或抵押等,中小企业还要付出诸如担保费、抵押资产评估等相关费用。正规融资渠道的狭窄和阻塞使许多中小企业为求发展不得不从民间高利借贷。所有这些都使中小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二、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原因分析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原因,分别来自于企业本身、银行与政府三个方面。
(一)企业信用等级低,融资意识淡薄
中小企业自身信用等级低,这是其普遍存在的现象。中小企业自身规模有限、资金缺乏、信用水平低、没有完整的企业规划、倒闭率高、贷款偿还违约率高。中小企业一般是由具有血缘关系的人共同创立,大多实行家族式管理,产权结构不明晰,企业经营效率不高,开拓新的市场难,不能有效地避免市场风险,影响了中小企业的偿债能力,造成了其履约能力的下降。银行的首要目标是安全性、流动性和收益性,然而中小企业的高倒闭率和高违约率使得银行难以遵守安全性和收益性原则,导致银行不愿放贷。
同时,中小企业对金融系统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嗅觉不灵敏,主动出击意识不强,而且缺乏高素质的金融人才,对金融市场和融资工具生疏和不懂得树立和宣传自身金融形象,从而束缚自身开拓融资渠道的可能性。
(二)金融体系不完善,银企信息不对称
1.缺乏市场化的利率调节机制,损害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积极性。从国外的情况来看,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平均利率,一般都要高于市场的平均利率水平。美国的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利率就比对大企业的贷款利率水平高出1~1.5个百分点左右。但是中国中央银行目前对利率和收费的规定是固定的,自由浮动的范围十分有限,这种机制不利于金融机构向中小企业贷款。限制金融机构对金融服务和产品的收费会挫伤金融机构调查和收集中小企业信息的积极性,从而影响向中小企业提供贷款和其他金融服务。
2.信用担保体系的不完善,中小企业寻求担保困难。我国从1999年才开始进行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工作试点,存在着担保机构不多,担保资金不充足,担保手续繁杂等诸多问题。而且,许多担保机构实行会员制,中小企业需要交纳一定的押金才能成为会员,增加了企业的融资成本,也增加了担保的难度。出于对自身利益的保护,银行则在中小企业的担保贷款问题上又比较谨慎。同时,银行对抵押物的要求十分严格,目前国内银行一般偏好于房地产等不动产的抵押。而中小企业大多受经营规模所限,固定资产较少,土地房屋等抵押物不足,一般很难提供合乎银行标准的抵押品。
3.银企信息不对称和银行的不利选择。许多中小企业为实现融资目的,往往会想尽一切办法,甚至不惜弄虚作假。这不仅会产生有损银行与投资者利益的道德风险,亦会进一步损毁企业自身的社会公信度。因此,银行要向中小企业提供贷款,只有加大人力资源的投入以提高信息的收集和分析质量,否则银行的贷款违约率将会很高。同时,由于中小企业对资本和债务需求的规模较小,金融机构为规避自身的经营风险和降低经营成本,只有选择不向中小企业贷款。
(三)政府扶持力度不够,政策不配套
政府在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上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美国、日本、西班牙等国家都设有专门的政府部门和政策性金融机构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资金帮助。在我国,长期以来,政府在资金、税收、市场开发、人才、技术、信息等方面一直给予国有大中型企业特殊的扶持,造成了中小企业市场竞争环境的不确定和竞争条件的不平等。同时,由于政策原因导致我国中小企业基本无法进行直接融资。深沪交易所要求上市公司注册资本在5000万元以上,这使处于成长期的效益好但规模较小的企业难以进入证券市场。同时债券市场上,受到“规模控制、集中管理、分级审批”的约束,中小企业也很难以发行债券方式筹集资金,因此直接融资渠道基本没有。
我国2003年实施的《中小企业促进法》,虽然以法律条文的形式为广大中小企业的发展、融资提供了保护和支持。但是该法在内容上相当原则,缺乏具体的优惠政策和措施,也缺少相应的配套法规和制度,最终导致政府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很多都没有落到实处。

Ⅲ 企业贷款难的问题有哪些

1、改革信贷体制,下放信贷审批权限
金融部门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信贷经营模式,对基层县支行适当下放贷款审批权限,由客户申贷为主转变为主动营销优良客户,实现信贷资源的被动配置向自觉配置转变,把无差别的资金供给转变为多样性差别化服务,实现金融资产规模数量管理向质量效益分类管理转变。
2、疏导货币政策,加大信贷资金投入
金融部门要适应民营经济发展的新形势,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尽快制订增加民营企业信贷支持力度的具体措施,在注意信贷安全的前提下,建立向民营企业发放贷款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进一步提高对民营企业的贷款比例;针对民营企业的借款特点,开办创新业务品种,在合理的授信额度内,实现随借随贷,支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有市场前景、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民营企业的发展

Ⅳ 工业企业融资存在问题有哪些

(一)企业自身融资能力弱,抗风险能力差。一是全市民营工业企业存在规模小、资金实力有限的问题,且产品科技含量及附加值低,市场竞争力弱,抗风险能力弱,大部分民营企业有限资金用于固定资产投资和设备购置,有钱建厂房,无钱做经营的局面较为普遍;二是中小民营企业管理落后,家庭式管理决定了企业经营信息不透明,会计资料不健全,无法提供正规的财务信息,导致企业与银行间信息不对称,使企业资信度低,信誉度下降,银行不愿打交道;三是部分民营企业由于土地、厂房、设备等抵押产品变现率低,不能提供有效信贷保证,而银行为了防范风险,放贷手续复杂且放贷率低,银行资金无法被企业有效使用。
(二)民营企业融资成本高,负担压力大。一是利率市场化、企业很难获得国家规定的低利率贷款;二是由于企业抵押物不足,寻求第三方担保,除手续费用2%左右外还需提供20%的反担保资金,提高了企业融资成本;三是银行贷款担保难。大部分民营担保公司难入银行担保准入门槛,唯一一家国有担保公司恩施州农发行担保公司,担保业务基本饱和,新增担保能力不足,自身担保风险增加,严重制约了企业的银行贷款;四是大部分企业依赖民间资本生产经营,融资成本在20%以上,高利率恶性循环,使企业无法良性发展。
(三)民营工业企业融资渠道狭窄,企业做大做强难。全市民营工业企业无一家上市公司。由于企业直接融资的渠道不畅通,企业要发展只能依靠内源融资、银行贷款、财政专项资金和民间借款,狭窄的融资渠道极大制约着企业的健康发展。
(四)搭建企业融资平台不够,支持企业发展动力不足。一是支持民营工业企业发展的政策体系不完善;二是银企对接平台建设不够,支持企业发展的信贷产品单调,不能切实解决企业融资难的局面;三是民营工业企业发展的环境没有得到根本好转,项目落地、项目推动困难重重。

Ⅳ 企业贷款注意什么问题

企业贷款的注意事项
1、担保评估
企业在申请抵押贷款或是质押贷款的时候,由于提供银行认证的抵押物,为了给出一个合理的授信额度,银行通常会委托专业的第三方评估公司对抵押物或是质押进行评估,在评估过程中就会产生一笔评估费,该笔费用将有借款人承担。
2、借款合同
如符合银行初步的企业贷款条件,便会通知借款人到银行签署合同,其中报过了借款合同与担保合同两项。在签署合同之前,借款人一定要仔细阅读每条合同款项,确定贷款的额度、利率、期限、法律归属以及相关的事项。
3、贷款公证
公证制度是我国司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企业选择房产抵押贷款,在没有公证书的情况下,银行是不予办理的。贷款公证的主要作用就是为了证明合同的公平与公证,约束借款人和银行之间的权利和义务。
4、按时还款
在办妥一切手续以后,银行将会把贷款金额如数的打入到借款人的专利账户上,借款人只需要核查便可。许多借款人都认为,既然已经拿到了贷款,就相当于完成了贷款,实际上,在借款人未全部还清借款之前,按照合同的相关规定,贷款的过程都始终没有结束。

Ⅵ 国有企业信贷融资存在的问题与原因有哪些

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的资金来源主要通过财政渠道划拨,改革以来,这种状况有了很大的变化,财政与银行的职责分工有了较大的调整:企业的外部资金来源已从依靠财政逐渐转变为主要依靠银行。80年代中期,财政已基本不向企业增资,以前未拨足的流动资金也不拨付了。企业实际上只能依靠贷款而发展,因为除了银行贷款这一渠道外,不存在其他的融资渠道。我国经济已从“计划—财政主导”进入“银行融资推进”的发展阶段。由于企业借贷没有内在的约束机制,因此一部分企业借贷的规模越来越大。即便是原来自有资本比较多的企业,由于80年代以来的扩张中过分依赖银行借贷,把银行贷款当作股本投资使相当一部分国有企业的债务与自有资本比例过大。

正是由于国有企业对银行的极大依赖性,在银行主导型融资机制的作用下,形成了国有企业难以清偿的巨额债务和国有银行的大量不良资产。对银行系统而言,不良资产比例过高是形成信贷风险从而促使银行系统脆弱性的主要因素。我们知道,高的不良资产比例意味着很大部分的居民储蓄已找不到对应的实物资本,或者说已经损失掉,同时也意味着部分国有商业银行在技术上已经破产,一旦触发信用危机,整个银行系统将面临灾难性的后果。可见,国有企业融资的低效率,就意味着国有银行的亏损,国有企业的规模越大,占GDP的比例越高,就意味着国有银行的呆坏帐越多。同时,由于缺乏有效的破产机制,现行的资产重组的结果可能是好企业被低效率企业拖垮。从整个规模上看,就是国有经济即由国有银行所连通的国有企业的全体效率累积性的恶化。

下面我们具体分析这种传递机制:

首先,企业融资结构不合理导致银行资产负债运作存在严重缺陷。

有资料表明,1998年,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的60%,流动资金的90%来自银行贷款,这种垄断性的单一间接融资形式必然使国有企业越来越依赖银行资金的支持,也使我国银行资金配置格局存在严重缺陷,如1996年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负债率为96 62%,国有商业银行自有资本占主要风险资产(贷款)的比重为4 52%,这种高负债的信用业务是建立在高度的公众信任基础上的,当公众信任度下降时首先遇到的最大冲击是存款挤提。大规模的存款挤提将使银行破产倒闭。中央银行只能通过通货膨胀来提高银行系统资产的流动性。

同时,在资产项目构成中,各项贷款总额占总资产的80%左右,而同业存放、购买国债合计仅占3%—5%,消费信贷、不动产抵押贷款还是空白。

相比之下,80年代中期,在美国的全部商业银行总合资产负债表中,总资产的10%为消费贷款,30%为不动产抵押贷款和有担保的个人贷款。我国商业银行以无担保贷款为主体的资产结构,无疑加大了自身的风险。现实情况说明,企业对银行信贷资金的高度依赖这样一种融资格局,使得国有企业饥不择食的“饱餐”银行资金,根本不讲究融资质量,更谈不上通过融资去优化配置,极大地扭曲了银企关系,使银行资金配置全部投向国有企业这个大锅。一旦国家实行紧缩的宏观经济政策,企业资金就立刻紧张起来,并由此产生程度不同的生产滑波,引起经济运行比较大的波动。

其次,由于商业银行资产配置赖于运行的微观经济主体———国有企业仍然在低效运行,从而影响了商业资产配置效率的提高。

可见,投资供求只有与效率相结合,才能形成良性循环,我国国有企业的投资供求则将效率准则排斥在外,大量资金流向无效率和低效率的企业,形成了企业的高负债和银行的坏帐。尽管我国的储蓄率很高,可供资金很多,但是,由于特殊体制导致了投资供给和产出的不对称性,大量资金流向国有企业,问题的关键还在于国有企业融资效率急剧下降,基本上丧失了偿债能力。1998年亏损比利润高出近一倍,国有企业几乎不可能通过增长来弥补亏损,仅1998年上半年,国有企业就向银行转嫁了4800亿元不良资产,使银行体系中泡沫的压力越来越大。金融资源的配置继续被大大扭曲。只生产30%产值的国有企业占有70%以上的信贷,而生产70%以上产值的非国有企业贷款一直极为困难。

国有企业由于效率低下,必然是借了就坏,坏了再借,自己坏债累累,最终拖垮银行,导致信贷萎缩。微观问题传递和集中到宏观上来。

总之,国有商业银行既要满足国有企业简单再生产资金需求,又要解决国有企业扩大再生产资金需求,以维护国有企业的低效率运转。在国有企业亏损面不断扩大,亏损额逐渐增加的情况下,国有商业银行履行社会责任的结果,是很难完成按照“安全性”原则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其基本机理是:企业融资高负债低效率商业银行流动性困境风险增大中央银行超发货币通货膨胀上述风险转移形成一个有序流动且不可逆转的过程。

Ⅶ 影响企业贷款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企业贷款的因素主要有:
1、企业的信用,信用等级高的,申请银行贷款没有任何困难;
2、企业信用等级较低的,可以采用资产抵押,票据质押,或者第三方担保的方式申请贷款;
3、贷款要有合理的用途,使用目的符合银行贷款投向;
4、企业内部管理规范;
5、经营团队具备管理能力;
6、贷款项目具备一定的效益,能够保证资金的安全。
以上是申请银行贷款的主要因素。供参考。

Ⅷ 办理银行企业贷款需要注意的问题有哪些

一般来讲,银行对企业的信用度考察主要在四方面:
1、银行信用
包括结算信用和借款信用: 结算信用指申请借款企业在现金结算情况正常,未发生过违反结算纪律、退票、票据无法兑现和罚款等不良纪录。借款信用指申请借款企业有良好的还款意愿,曾发生过银行借款的,无逾期贷款或欠息等无力偿债现象。
2、财务信用:会计结算规范,会计报表真实可信,资产实在,无抽离现金或其他弄虚作假作为。
3、商业信用:包括申请借款企业在合同履约,应付账款债务的清偿上能恪守商家的诺言,不失信。
4、纳税信用:企业能按时上缴应纳税款,无偷、漏税等不良记录。以上是银行对借款企业信用度考察的四方面原则。
企业还要把握好以下12个指标:
财务结构:
1、净资产与年未贷款余额比率。必须大于100%(房地产企业可大于80%)。
2、资产负债率。必须小于70%,最好低于55%。
偿债能力:
3、流动比率。一般情况下,该指标越大,表明企业短期偿债能力越强,通常该指标在150%~200%较好。
4、速动比率。一般情况下,该指标越大,表明企业短期偿债能力越强,通常该指标在100%左右较好,对中小企业适当放宽,也应大于80%。
5、担保比例。企业应该把有损失的风险下降到最低点。一般讲,比例小于0.5为好。
现金流量:
6、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净现金流应为正值,其销售收入现金回笼应在85~95%以上。
7、企业在经营活动中支付采购商品,劳务的现金支付率应在85~95%以上。
经营能力:
8、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一般讲,如果主营业务收入每年增长率不小于8%,说明该企业的主业正处于成长期。如果该比率低于-5%,说明该产品将进入生命末期了。
9、应收账款周转速度。一般企业应大于六次。一般讲企业应收账款周转速度越高,企业应收账款平均收款期越短,资金回笼的速度也就越快。
10、存贷周转速度,一般中小企业应大于五次。存货周转速度越快,存货占用水平越低,流动性越强。
经营效益:
11、营业利润率,该指标表示全年营业收入的盈利水平,反映企业的综合获利能力。一般来讲,该指标应大于8%,当然指标值越大,表明企业综合获利能力越强。
12、净资产收益率,目前对中小企业来讲应大于 5%。一般情况下,该指标值越高说明投资带来的回报越高,股东们收益水平也就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