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贷款类型 » 商业银行贷款经营原则
扩展阅读
百度贷款看征信吗 2024-10-05 03:04:31
2010年逾期贷款利率 2024-10-05 02:45:22

商业银行贷款经营原则

发布时间: 2022-05-21 02:10:17

㈠ 银行办理信贷业务原则

为规范金融机构的贷款业务,建立健全贷款管理秩序,维护借贷双方合法权益,《贷款通则》规定,金融机构经营贷款业务,应当遵守下列原则:

1、合法原则。金融机构经营贷款业务,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和中国人民银行发的行政规章。任何不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中国人民银行行政规章的,都必须禁止。而且,《商业银行法》第三十四条规定:“商业银行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国家产业政策指导下开展贷款业务。”

2、自主经营原则。金融机构有权根据自身信贷资金的营运状况、贷款项目的盈利前景、借款人的资信情况和偿还能力等,依法自主决定贷与不贷、贷多贷少。《商业银行法》第四十一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强令商业银行发放贷款或者提供担保。商业银行有权拒绝任何单位和个人强令要求其发放贷款或者提供担保。”

3、效益性、安全性、流动性原则。金融机构发放贷款,应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努力追求自身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并充分考虑社会效益,金融机构发放贷款,应严格审查,加强管理,积极运用法律手段,确保贷款债权的安全,预防和控制贷款风险,避免发生贷款损失。金融机构经营贷款业务,应按照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有关规定,控制中长期贷款的比重,加强资产的流动性管理。

4、平等、自愿、公平、诚信原则。此项原则是金融机构在贷款业务中,处理与借款合肥市其他有关当事人(如保证人、抵押人、出质人)关系的基本准则。当事人因借贷、担保而发生的法律关系,本质上是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法律关系。

5、公平竞争原则。此项原则是金融机构在开展贷款业务中,处理与同业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应当公平竞争,相互协作,不得从事不正当竞争。在贷款业务上的不正当竞争,主要表现为违反规定擅自提高或降低贷款利率,或者变相提高或降低贷款利率。

6、有担保原则。《商业银行业》和《贷款通则》的规定,金融机构发放贷款,除委托贷款外,借款人应当提供担保

㈡ 商业银行经营的三原则

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一般有三条,即盈利性、流动性、安全性。其中,盈利性是商业银行经营目标的要求,占有核心地位;流动性是清偿力问题,即银行能随时满足客户提款等方面的要求的能力;安全性是指银行管理经营风险,保证资金安全的要求。
【拓展资料】
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之间的辩证联系:
1.三者之间是相互矛盾的。
盈利性、流动性、安全性三者是相互矛盾的,从盈利性角度看,商业银行的资产可以分为盈利资产和非盈利资产,资金用于盈利资产的比重越高,商业银行收取的利息就越多,盈利规模也越大。从流动性角度看,非盈利的资产如现金资产的库存额越高,商业银行体系应付提现的能力越强,商业银行的流动性越强。从安全性角度看,一般情况下,具有较高收益率的资产,其风险总是较大的。为了降低风险,确保资金的安全,商业银行银行得不把资金投向收益率较低的资产。
2.三者之间又是协调统一的。
商业银行经营的首要目标在于盈利,商业银行在实现这个目标的过程中又要受到流动性与安全性的制约,忽视这两者,单纯追求盈利性,商业银行的经营必然陷入混乱。因此,现代商业银行必须在追求盈利性目标的同时,兼顾到安全性和流动性。这各矛盾关系要求商业银行的管理者必须对“三性”原则之间进行统一协调,只能从现实出发,统一协调,寻求最佳均衡点。对各种风险因素进行综合计量后得出的收益,才是商业银行的实际盈利状况。
从商业银行的发展来看,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有两种。一种是英国模式,商业银行主要融通短期商业资金,具有放贷期限短,流动性高的特点。即以较低的利率借入存款,以较高的利率放出贷款,存贷款之间的利差就是商业银行的主要利润,此种经营模式对银行来说比较安全可靠。另一种是德国式,其业务是综合式。商业银行不仅融通短期商业资金,而且还融通长期固定资本,即从事投资银行业务。

㈢ 商业银行经营的原则是什么

中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中明确规定了商业银行“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的经营原则。

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三性统一是各国商业银行普遍认同的经营与管理的一般原则。

银行经营者根据经营环境的变化,综合协调不同资产和负债的搭配,谋求最佳组合,从而实现“三性原则”之间的协调统一。

(一)安全性原则

安全性是指商业银行应努力避免各种不确定因素对它的影响,保证自身的稳健经营和发展。

而银行经营条件特殊,尤其需要强调安全性,再加上银行自有资本较少,基本上是负债经营,因此经受不起较大损失。

商业银行的安全性包括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的安全性。

在负债业务中,主要面临客户随时提存的可能。

在资产业务中,可能面临贷款和投资的规模超过资金来源的问题。

影响银行经营安全的因素包括信用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流动性风险、政策风险。

在银行经营中确保安全性的措施包括:对于风险太大并注定会给银行带来损失的业务,银行要拒绝给以贷款,这样才能避免风险;在业务经营中,银行要合理安排贷款和投资的规模及期限结构,要加强对企业客户的资信调查和经营预测以减少或控制风险;银行资产要在种类和企业客户两个方面适当分散,避免过于集中而产生的大的信用风险;银行可通过转让、保险及套期交易和互换交易等方式转移风险。

(二)流动性原则

流动性是指商业银行能够随时满足客户提现和必要的贷款需求的支付能力,包括资产的流动性和负债的流动性。

其中,资产的流动性是指资产在不受损失的情况下迅速变现的能力,负债的流动性是指银行能以较低的成本随时获得所需资金的能力。

银行保持流动性的主要方法包括建立分层次的准备资产制度。

准备资产主要指银行持有的现金资产和短期有价证券。

商业银行的库存现金、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及同业存款等被称为一级准备,又称现金准备。

它们是货币性最强的部分,是商业银行为满足流动性需要的第一道防线,属于非营利性资产。

商业银行拥有的短期证券、短期票据被称为二级准备金,这些资产既能保持一定的盈利,又能随时或在短期内变现,其特点是期限短、质量高、销售快。

如果商业银行流动性差,就要以增加负债的形式从市场上借入资金来满足流动性需要,包括向中央银行借款、发行大额可转让存单、同业拆借、利用国际货币市场融资等形式,但通过这些形式保持流动性需要考虑资金的成本及银行的信誉。

(三)盈利性原则

追求盈利、实现利润最大化是商业银行的经营目标,也是商业银行企业性质的集中体现。

利润水平是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水平的体现,采取各种措施以获得更多的利润是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目标。

商业银行要盈利,需要适度扩大资产规模,合理安排资产结构,在保持银行资产流动性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非盈利资产,增加盈利资产所占的比重;应在多种筹资方式、筹资渠道之间进行比较、选择,以尽可能低的成本吸收更多的资金;充分利用自身所拥有的各项资源,积极开展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同时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管理费用和营业成本的支出。

(四)“三性原则”的协调

“三性原则”在经营中既存在着互补的一面,也有着冲突的一面。

安全性和流动性是紧密相连的。

一般来讲,流动性越强的资产,其安全性越强,安全性是在流动性良好的前提下实现的。

短期来看,银行的流动性越充足,银行对抗意外的能力就越强,但如果流动性过多,银行可用于创造效益的资产就会减少,从而影响银行的盈利性。

但是从长远来看,安全性和流动性是为追求盈利而存在的,只有保障了安全性和流动性,商业银行才能实现长期盈利性。

银行经营要在安全性和盈利性这一对矛盾关系中获得最大利润,流动性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安全性高的银行资产不能给银行带来巨额的利润,因为高风险,高收益;低风险,低收益;没风险,没收益。

一个商业银行是不可能把风险和收益分开的,所以银行想要盈利,就必须做好安全性和盈利性之间的协调工作。

做好流动性的工作就可以在兼顾安全性的基础上保证盈利性,所以流动性在安全性和盈利性之间起了重要的调节作用。

㈣ 商业银行经营原则

商业银行是金融市场上影响最大,数量最多,涉及面最广的金融机构。商业银行的经营一般至少应当遵守下列原则:
1.效益性、安全性、流动性原则。商业银行作为企业法人,盈利是其首要目的。但是,效益以资产的安全性和流动性为前提。安全性又集中体现在流动性方面,而流动性则以效益性为物质基础。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必须有效地在三者之问寻求有效的平衡。
2.依法独立自主经营的原则。这是商业银行作为企业法人的具体体现,也是市场经济机制运行的必然要求。商业银行依法开展业务,不受任何单位和个人的干涉。作为独立的市场主体,有权依法处理其一切经营管理事务,自主参与民事活动,并以其全部法人财产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3.保护存款人利益原则。存款是商业银行的主要资金来源,存款人是商业银行的基本客户。商业银行作为债务人,是否充分尊重存款人的利益,严格履行自己的债务,切实承担保护存款人利益的责任,直接关系到银行自身的经营。如果存款人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的尊重和保护,他们就选择其他银行或退出市场。
4.自愿、平等,诚实信用原则。商业银行与客户之间是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法律关系。因此,商业银行与客户之间的业务往来,应以平等自愿为基础,公平交易,不得强迫,不得附加不合理的条件,双方均应善意、全面地履行各自的义务。
5.严格贷款人资信担保,依法按期收回贷款本金和利息
6.依法营业,不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7.公平竞争
8.依法接受中央银行与银监会的监督和管理

㈤ 现行银行贷款原则是什么

“三性原则”是指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这是商业银行贷款经营的根本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第4条规定:“商业银行以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为经营原则,实行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自我约束。”

1、贷款安全是商业银行面临的首要问题;

2、流动性是指能够按预定期限回收贷款,或在无损失状态下迅速变现的能力,满足客户随时提取存款的需要;

3、效益性则是银行持续经营的基础。


(5)商业银行贷款经营原则扩展阅读:

银行信贷管理的基本原则是商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按照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自求平衡、自我发展的原则,实行资产负债比例和风险管理。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是以金融机构的资本及负债制约其资产总量及结构。

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指标,主要包括资本充足率、有贷款比例、中长期贷款比例、资产流动性比率、备付金比例、单个贷款比例、拆借资金比例、股东贷款比例和贷款质量比例等。

㈥ 试述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

一、商业银行经营的原则,一般是指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
商业银行是一个以盈利为目的的特殊企业,主要通过其资产和负债的经营赚取利润,与其他企业的投资者一样,在经营过程中都面临着如何处理好安全性、流动性、收益性的问题,只是由于银行的性质及其经营特点才使这个问题变得更加尖锐。这“三性”是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目标,这“三性”目标是由其经营的特别商品——货币商品的特殊要求以及商业银行在社会经济运动中的特殊地位所决定的。
二、具体来说:
1、安全性原则。
它要求商业银行在经营活动中,必须在一定的安全前提下进行,经得起重大风险和丧失,使客户对银行保持坚定的信任。银行业涉及公众利益,与社会的稳定、政治的安定和经济的发展都有密切的关系。法律规定了许多措施来保证银行经营过程中的安全性,有关存款准备金、备用金、资本充足比例、流动资金比例、分业经营、限制银行进入证券业和信托业以及房地产业务等的法律规定,都是为了确保银行经营的安全,保护存款人的利益,保证金融市场的稳定。安全性是银行营运的前提,没有安全为保障,一切经营活动都是途劳的。
安全性原则的意义就是要求商业银行在其业务活动中确保其资产、收入、信誉以及所有经营的生存发展条件免遭损失,在整个经营管理过程中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使经营风险降到最低限度。坚持安全性原则有利于银行减少资产和资本损失,增强预期收益的可靠性。也利于银行在公众中树立起良好的形象。
2、流动性原则。
它是指商业银行的资金要保持较高程度的经常流动的状态。它要求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能够随时应付客户提存需要,满足客户合理的贷款需求。因为法律规定商业银行对存款人要保证支付,无论存款人到期支取,还是提前支取,商业银行都要保证支付。如果商业银行不能支付存款人取款时,就会引发大规模的公众挤兑。相反,商业银行贷款一般都是要等到合同到期时才能收回,商业银行在借款人没有违约的情况下,不能提前收回贷款。一方面,商业银行要保证支付,另一方面商业银行不能提前收回贷款,而商业银行库存的现金是有限的。所以,为了保证商业银行的支付能力,商业银行必须保证资产的适度流动性。而其意义
就是坚持流动性原则是商业银行实现其业务功能的基本前提,同时有利于实现银行安全性与盈利性的平衡。
3、盈利性原则。
它是指在整个经营管理过程中,实现利润的最大化目标,这是银行经营的最终目的。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的盈利性原则,是商业银行的业务活动必须坚持盈利原则。从微观意义上讲,它利于充实银行资本、扩大银行的经营规模;并且有利于银行提高竞争力。再从宏观意义上讲,它促使工商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利于整个国民经济的良性循环和国家财政收入的增加。
综上所述,安全性原则是商业银行稳健经营的重要原则;流动性原则是商业银行正常经营的前提条件;盈利性原则是商业银行的最终目标。

㈦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原则内容及其意义

商业银行经营的原则,一般是指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

1、安全性原则。它要求商业银行在经营活动中,必须在一定的安全前提下进行,经得起重大风险和丧失,使客户对银行保持坚定的信任。银行业涉及公众利益,与社会的稳定、政治的安定和经济的发展都有密切的关系。

安全性原则的意义就是要求商业银行在其业务活动中确保其资产、收入信誉以及所有经营的生存发展条件免遭损失,在整个经营管理过程中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使经营风险降到最低限度。坚持安全性原则有利于银行减少资产和资本损失,增强预期收益的可靠性。也利于银行在公众中树立起良好的形象。

2、流动性原则。它是指商业银行的资金要保持较高程度的经常流动的状态。它要求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能够随时应付客户提存需要,满足客户合理的贷款需求。因为法律规定商业银行对存款人要保证支付,无论存款人到期支取,还是提前支取,商业银行都要保证支付。

如果商业银行不能支付存款人取款时,就会引发大规模的公众挤兑。

所以,为了保证商业银行的支付能力,商业银行必须保证资产的适度流动性。而其意义就是坚持流动性原则是商业银行实现其业务功能的基本前提,同时有利于实现银行安全性与盈利性的平衡。

3、盈利性原则。它是指在整个经营管理过程中,实现利润的最大化目标,这是银行经营的最终目的。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的盈利性原则,是商业银行的业务活动必须坚持盈利原则。

从微观意义上讲,它利于充实银行资本、扩大银行的经营规模;并且有利于银行提高竞争力。再从宏观意义上讲,它促使工商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利于整个国民经济的良性循环和国家财政收入的增加。

(7)商业银行贷款经营原则扩展阅读:

一般认为,商业银行的“三性”原则既有相互统一的一面,又有相互矛盾的一面统一面,是指商业银行经营资产的流动性是安全性的基础,是商业银行资产安全性的重要保证。没有流动性,商业银行经营不可能安全。离开安全性,商业银行的盈利性也就无从谈起。

保持盈利是维持商业银行流动性和保证银行安全性的重要基础。

㈧ 商业银行经营业务的规则主要有哪些

商业银行的经营一般至少应当遵守下列原则:

1、效益性、安全性、流动性原则。商业银行作为企业法人,盈利是其首要目的。

2、依法独立自主经营的原则。这是商业银行作为企业法人的具体体现,也是市场经济机制运行的必然要求。

3、保护存款人利益原则。存款是商业银行的主要资金来源,存款人是商业银行的基本客户。

4、自愿、平等,诚实信用原则。商业银行与客户之间是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法律关系。

5、严格贷款人资信担保,依法按期收回贷款本金和利息。

6、依法营业,不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7、公平竞争。

8、依法接受中央银行与银监会的监督和管理。

相关规定:

《商业银行法》第四条规定:“商业银行以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为经营原则,实行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自我约束。”“商业银行依法开展业务,不受任何单位和个人的干涉。”“商业银行以其全部法人财产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商业银行经营原则

㈨ 请简述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原则。各个原则可以使用哪些指标衡量你觉得哪个原则所述内容最重要为什么

摘要 效益性、安全性、流动性的经营原则一效益性原则效益性是指银行获得利润的能力。银行利润指各项收入减去各项支出的余额,具体地说,银行收入包括:贷款利息收入、同业拆借利息收入、中央银行存款利息收入、各种利差补贴收入、各项结算手续费收入、金银外汇业务收入等。银行支出包括:存款利息支出、同业拆借利息支出、各项业务费支出、职工工资支出、固定资产折支出、营业性支出等。其中对银行利润影响较大的因素是:存贷款利差、其他业务手续费收入和管理费用。商业银行作为独立的企业法人,追求经济效益是其经营的核心目标,是银行经营的内在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