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贷款类型 » 企业贷款需求加大
扩展阅读
贷款购买房子需要条件 2024-10-03 16:21:17

企业贷款需求加大

发布时间: 2022-05-29 13:13:25

A. 如何加大放贷力度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措施

加大信贷投放力度 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截至7月末,我行各项贷款余额44.46亿元(含贴现7.77亿元),比年初增加4.41亿元,增长11.02%,市场份额保持在全市金融机构前三位。

——一般贷款投放创新高。截至7月末,我行累计发放一般贷款1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4.5亿元;一般贷款余额36.7亿元,比年初增加5亿元,完成央行合意贷款增量全年计划指标额度的99%,较计划进度多投放1.02亿元。

——加大票据融资力度。截至7月末,累计签发银行承兑汇票34.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4.7亿元,累计贴现33.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3.4亿元;承兑汇票余额31.8亿元,比年初增加13.8亿元,票据业务保持全市金融机构市场份额第一;同时,为支持区域内实体经济,严格执行央行信贷调控政策,我行不断加大票据的转出力度,腾出信贷规模,累计转贴现卖出22.3亿元。

——调整信贷期限结构,满足企业生产经营需要。主动调整短期、中长期贷款比例,增加短期流动资金贷款,满足中小企业生产经营需求。截至7月末,我行短期贷款余额25.55亿元,占比57.47%,比年初增加6.38亿元,中长期贷款11.14亿元,占比25.06%,比年初减少1.43亿元。

——积极支持重大项目建设。围绕“两化互动”和“五个自贡建设”,力促地方经济发展。不断加大对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富顺晨光工业园区、荣县郝家坝工业园区、沿滩工业园区、自流井工业集中区、贡井工业集中区、大安工业集中区的基础设施项目和企业发展的支持力度。截至7月末,累计向省、市重点项目授信6.22亿元,涉及机械、化工、商贸、城市基础设施、园区基础设施、卫生、教育、旅游等18个项目,向园区企业累计发放贷款近25亿元。

——着力支持中小企业和“三农”发展。截至7月末,我行新增90户小微型企业贷款客户,小微企业授信户数(含个人经营性贷款)1621户,较年初增加278户,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含贴现)246844.36万元,占全部贷款的55.52%,较年初增加63841.26万元,增长34.89%,增速高于全部贷款增速23.87个百分点,实现小微企业贷款(含贴现)增速不低于全部各项贷款增速。截至7月末,涉农贷款余额110770.5万元,占全部贷款总额的24.91%。其中:农林牧渔业贷款余额11570万元,农村中小企业贷款余额95015.5万元,涉农不良贷款余额220.5万元,不良率0.2%。近年来我行涉农贷款逐年递增,执行力强,效果良好。

B. 对于一个企业的贷款需求

需要满足要求
贷款现在已经成为了一个比较普遍的事情,很多人都选择到银行去办理贷款业务,但是到银行办理企业贷款也是需要一定手续和前提条件的,如果用户想要到银行去办理相关的贷款业务,必须要对相关的手续了解清楚,这样的话就不会太耽误时间,企业经营需要的资金短缺所以需要外部贷款融资。怎么来分析这个资金短缺的借款需求呢?企业借款需求是指为什么会出现资金短缺【公司内源融资不能满足需求】并需要借款。通过了解借款企业在资金运作过程中导致资金短缺的关键因素和事件,能够更有效地评估风险,更合理地确定贷款期限,并帮助企业提供融资结构方面的建议。即使借款企业有明确的借款需求原因,比如存货融资、设备融资,借款需求分析仍然是非常必要的。原因就在于,虽然许多企业都通过先进的风险管理技术来控制企业面临的业务和行业风险,以使企业具有较高的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但是它们可能缺少必要的财务分析技术来确定资本运作的最佳财务结构,而银行等持牌金融机构可以通过企业借款需求的分析为公司提供融资方面的合理建议,这不但有利于公司的稳健经营,也有利于银行等持牌金融机构降低贷款风险。

C. 商业银行应如何加大对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力度

中小微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生力军。在稳定增长、扩大就业、促进创新、繁荣市场和满足人民群众多方面的需求方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不容忽视,“据统计,全国中小微企业创造了80%的就业、60%的GDP和50%的税收,而小微企业获得的贷款在全部贷款中的比例仅20%多一点。”银行业金融机构应该充分认识到中小微企业的重要性。改变对中小微企业认识不足及态度,多策并举,多管齐下,不断提高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水平,从根本上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难题,全力支持小微企业良性发展。

大力发展中小型金融机构

中小微企业与本地中小银行建立长期稳定的银企关系,并由这家中小银行向其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务,包括基本结算及存贷款服务,是理论上最优的中小微企业融资模式。

大力发展市场定位更加明确的中小银行是解决小型、微型企业融资难最有效的办法。从实证分析结果看,市场定位更加明确的城商银行和农村金融机构小型和微型企业贷款效率普遍较高,它们机构点多面广,具有信息、成本、管理等优势,与小微企业更加“门当户对”。既能增加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有效供给,又能提高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竞争性。因此,直接设立市场定位为小型、微型企业的中小银行机构可以有效提升银行机构服务小微企业工作效率。完善对中小微企业融资机制,建立适合中小微企业的信用等级、评估制度,解决中小微企业授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建立和完善与中小微企业发展相适应的融资模式,合理调整信贷投向,充分发挥地方中小金融机构支持中小微企业的主渠道作用,突出支持地方重点中小微企业。

改进小微企业信贷管理机制,提高风险控制能力

完善风险管理机制,提高风险控制能力,加强内部控制和信息化建设,提高专业人员素质,最大限度地降低贷款风险。

一是建立约束与激励相统一的信贷管理机制,促进银行贷款营销的积极性,改善金融服务,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强化贷款责任制,推行以行长负责制为中心的贷款管理体制,明确客户经理的责任,同时建立贷款激励机制,提高客户经理发放贷款的积极性。加强对客户经理的工作能力与道德水平的考核,建立一支品质过硬的客户经理队伍。

二是严格按照中小微企业贷款的规定程序办理和发放贷款,审核中小企业的财务报表,分析其可行性,按规定要求办理。

三是改进和建立适合中小微企业的信贷管理及审批机制,在有效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合理下放中小微企业贷款审批权限,优化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加强金融产品创新,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以产品创新为手段,满足多元化、个性化资金需求。建立适合中小微企业业务开展的信贷制度、风险管控制度和激励考核制度,保证中小微企业信贷业务的健康发展。加快产品及担保方式创新,针对不同行业、不同区域和处于不同生命周期的中小微企业,加大金融创新力度。

四是确定对中小微企业贷款的合理比例,避免贷款过度向大企业、大项目集中,防止增加信贷风险。

五是加强对中小微企业贷款后的监督,定时检查中小企业的财务报表,掌握企业的资金运用情况,对有多个户头的中小微企业,各银行之间应加强联系与协作,减少逃废银行债务现象的发生。

六是加强对中小微企业所有者的约束,为了避免企业所有者逃废银行的债务,可以要求所有者以个人家庭财产作为抵押物品。

发展对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

发展对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不仅仅是银行的社会责任,更是银行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调整信贷结构、实现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途径。

银行要加强对中小微企业的融资营销服务,主动参与所在区域政府的产业规划,加强与企业主管部门的沟通形成良好的关系,取得营销优质客户的先机和相关行业优势客户资源的源头,锁定目标优质客户。借助政府出台与贷款相关的各种补贴、贴息、损失承担政策,可以促使企业按月还款提高企业守信意识。由于种种原因,不少银行只对大中型和行业重点骨干企业开展主动的营销服务,对中小微企业往往坐等上门,为此失去了不少潜在的优质中小微企业客户。

因此,银行要主动挖掘中小微企业市场的潜力,制订并落实资金营销计划,主动寻找、选择和培养客户,满足产品有市场、有效益、守信用的中小微企业的贷款需求。处理好与工商、税务、海关的关系,取得能够反映企业经营状况、盈利状况的第一手资料。例如,税单、报关单、进出口业务量等,更加有利于优质客户的识别和判断。行业协会或商会是银行拓展目标客户的最有效渠道之一。银行以特别会员身份参与活动,既能了解行业最新的动态及发展趋势,又能广泛地宣传银行的产品和服务。注重大客户上下游的供应链中小微企业的分析,满足成长型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

建立专门的中小微企业信用评价体系

银行要对不同类型的中小微企业提供不同的融资支持力度,对有信用、有市场、有效益的中小微企业给予大力支持。

银行要对不同类型的中小微企业提供不同的融资支持力度,对有信用、有市场、有效益的中小微企业给予大力支持;对暂时盈利能力较差,但市场反应敏感的中小微企业,在审查企业贷款条件时,应把第一还款来源的现金流量情况和企业发展前景作为主要考察对象,给予适当的信贷支持。

注重信息的准确评价,针对中小微企业投资主体和所有制结构多元化、财务报表可信度不高的特点,对中小微企业的等级评定和客户评价根据实际情况,减少对企业正式财务报表、商业计划或各类书面文件等硬信息的过分依赖,注重现场调查和收集企业非财务信息以及中小微企业的信用记录、还款情况、经营者素质和对银行忠诚度等信息,必要时把借款企业和主要经营者家庭财产合并为一进行信用分析。

充分把握中小微企业信贷风险,实施差别化的信贷发展策略

从风险控制、价值发掘和客户管理的角度,对中小微企业客户群体进行合理细分,并实施差别化的信贷发展策略。

由于中小微企业客户群体具有特殊性,在积极发展中小微企业信贷业务时,应高度重视其信贷风险。加强防范中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的对策研究,从风险控制、价值发掘和客户管理的角度,对中小微企业客户群体进行合理细分,并实施差别化的信贷发展策略。

在行业上,选择国家产业和环保政策鼓励具有较强生命力和高成长性、科技含量高的行业;在产业链上,选择处于重要产业链上下游、为绩优大型企业提供配套协作服务的中小微企业;在企业生命周期上,选择处于成长期和成熟期且创新能力较强的企业;在客户品质上,重点选择经营有特色、产品有市场、经营效益好、信用等级高、管理较规范、管理人员素质较好的中小微企业。此外,与公司类大企业客户相比,中小微企业客户资金实力较弱、抗风险能力较差。因此,建议在客户准入与选择中,充分把握中小微企业信贷风险,重点支持与大中型客户建立稳定协作关系的中小微企业客户。

坚持市场原则和商业化运作模式,推进中小微企业业务风险定价

对中小微企业贷款定价不仅要考虑目前市场竞争情况,更要加强对未来利率市场发展趋势的判断和分析。

中小微企业业务风险相对较高,银行贷款议价能力相对较强,对中小微企业贷款定价不仅要考虑目前市场竞争情况,更要加强对未来利率市场化发展趋势的判断和分析。因此,要根据中小微企业贷款的风险水平、筹资成本、管理成本、收益目标及当地利率市场水平等因素,在科学计量信用、市场、操作风险的前提下,按照有利于弥补资本成本、有利于创造价值回报、有利于防范风险、有利于实现战略预期的原则,对不同行业、不同担保方式、不同借款人的中小微企业贷款实行不同的风险定价,合理确定价格,对不同借款人实行差别利率,并根据风险变化灵活进行调整。对中小微企业贷款定价不仅要考虑目前市场竞争情况,更要加强对未来利率市场发展趋势的判断和分析。

从政策上讲,商业银行贷款利率可以上浮,没有上限限制,从银行经营上讲,贷款风险大,成本高,应该实行高利率,从道义上讲,银行应该扶持中小微企业,贷款利率过高,容易受到指责。由于中小微企业风险大,应该提取较高比例的坏账准备金,这样,利率就应该有所提高。要解决中小微企业承受能力和银行效益问题,首先要求中小微企业依靠自身的积累和寻找合伙人维持企业的生产经营,银行贷款主要满足临时性,季节性的资金需求,这样银行资金所占比重不高,使用时间有限,高一点的利率是完全可以承受的。随着利率的市场化,贷款利率完全由银行与企业协商,充分发挥资金价格在分配资金方面的引导作用,增加银行对中小微企业贷款的积极性。

(作者单位:山西财经大学)
(摘自和讯网)

D. 企业过度依赖银行贷款会有什么后果

企业过度依赖银行贷款的后果:
1、有贷款就会有利息支出,企业过度依赖银行贷款就会增加企业的资金支出。

2、企业如果有大量的贷款,也就是负债,就会导致企业的负债率过高,银行为了保障利益,要么就减少借款,要么就会提高利率。
3、贷款有固定的还本付息日,当贷款到期时就必须支付一部分很大的资金。

E. 关于民营企业贷款的新政策

民营企业贷款新政策体现为:持续优化金融服务体系,建立“敢贷、愿贷、能贷”的长效机制,开展民营企业授信业务,提升民营企业信贷服务效率,从实际出发帮助遭遇风险事件的民营企业融资纾困,完善融资服务信息平台,支持民营企业发展、防范金融风险,加大对金融服务民营企业的监管督查力度。
【法律依据】
《关于进一步加强金融服务民营企业有关工作的通知》第一条
国有控股大型商业银行要继续加强普惠金融事业部建设,严格落实“五专”经营机制,合理配置服务民营企业的内部资源。鼓励中型商业银行设立普惠金融事业部,结合各自特色和优势,探索创新更加灵活的普惠金融服务方式。
第十条
商业银行要根据民营企业融资需求特点,借助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设计个性化产品满足企业不同需求。综合考虑资金成本、运营成本、服务模式以及担保方式等因素科学定价。

F. 如何提高民营企业贷款的能力

建立完善的企业征信系统提高贷款能力
国家其实已经看到国内银行金融能力,迫于市场的需求压力,已经慢慢放开了民营金融服务及市场,由于社会及国家缺失对民众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就无法建立良良好的信用体系,更无法规避中国无论是国企还是民民企,市场经济信用,职业道德,那个人就更不用说了,所以,对于现在国家放开无序的民营融投资公司,需要用于扩大再生产的中国大量中小型民营企业来说,风险与代价也是相当的大的,要不就是被骗贷款保证金,代办费,要不就是项目贷款利,贷款成本相当的巨大,现目前如何提高民营企业贷款的能力?就是经营中不从传统经营中提升自己的经营核心产业科技技术研发能力,还有原始资金的积累,再是不动产的累积,然后,把自己的经营真无论从实体经营,还是从概念都成熟,做一个能保护自己,也能融资的项目财务报告,寻真正有实力且有支持中国民营企业及经济发展的专业投融资机构去项目现资贷款就好。现阶段这样的事,学会做经营,做事业平常心,最充分的准备,最坏的打算,才能坦然面对这浮燥乱混的中国现状。

G. 企业贷款的最新政策

温州于2013年8月1日出台政策要求,今后温州中小企业获得贷款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将不超过4家,其中主办行对企业的贷款原则上不低于企业贷款总量的50%。
根据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实施领导小组出台的《关于银行业金融机构增加信贷投入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温州银行业过度授信、多头授信、异地授信问题突出,为防止过多的银行贷款集中于一家企业引发企业融资风险的问题在温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将实行主办行制度,并控制企业贷款银行机构数量。
温州市政府副秘书长、市金融办主任张震宇曾表示,温州此前出现很多企业出险的情况,其中有多家企业是被贷款“撑死”的。很多家银行对一家企业进行放贷,一些企业拿到了过量的银行贷款,没地方用就乱投资,刚有收益的时候又遇到调控被抽资。温州有一家企业产值几千万,却有20多家银行给它贷款,贷款几个亿,最后走上不归路。
记者在该份意见上看到,实行主办行制度,也就是说,企业开设基本结算账户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为该企业的主办行,主办行对该企业的贷款原则上不低于企业贷款总量的50%,或者不低于该企业产值的0.75倍。
指导意见还要求控制企业贷款银行机构数量。新增贷款企业在获得贷款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不得超过下述总数:集团企业不得超过6家,中型及以上企业不得超过4家,小微企业不得超过3家,各金融机构之间银团合作贷款不受此限制。
其中,对集团企业发放贷款,建立“2+4”的信贷机制,即辖内工、农、中、建、交等大型银行同时给集团企业发放贷款的,不得超过2家;对同一家集团企业发放贷款的其他银行(除大型银行外)原则上不超过4家。对中型及以上企业发放贷款,建立“1+3”的信贷机制,即辖内大型银行不得同时给1家企业发放贷款;对同一家中型及以上企业发放贷款的其他银行(除大型银行外)原则上不超过3家。
此外,指导意见还将新增贷款与企业产值进行挂钩,实行企业贷款与产值合理比例。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对新增企业贷款原则上不得超过该企业上年度产值的1.9倍或当年产值的1.6倍,对已发放贷款企业余额超出以上标准的,应与企业协商,或者在地方相关政府部门的指导下,逐年降低倍数,恢复到1.6倍以内。对贷款余额低于1.6倍产值的企业,企业有贷款需求,主办行应负起责任,与其他三家银行协商,帮助企业获得贷款。

H. 一般什么企业贷款需求大

加工制造型企业需求的贷款额度要大!

I. 企业资金紧张的外部原因有哪些

企业资金紧缺情况及特点 据我们对企业资金紧缺情况进行的走访调查,企业资金需求量相当大。当前企业资金紧张的特点有:1、固定资产投资建设进度较快,企业需要大量的生产流动资金,但一些部门拖欠工程款特别严重,直接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营。门0要分布在工业、建筑业、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业、各银行抵押、担保等要求较高,企业得到银行贷款数量与大量的资金需求相差很远。他们希望昭通市金融部门能为企业融资方面提供多种灵活方式的贷款服务,在抵押、担保上适当放宽,简化贷款手续,在审批放贷时间上尽可能提前。2、原材料价格上涨,使企业资金需求量上升。由于钢材、汽油、煤炭、化工等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造成企业流动资金需求量急剧上升。同时,由于资金紧缺,企业之间的资金链延长,形成新的三角债,降低了企业的资金利用效率。3、生产经营规模扩大,流动资金需求量增加。如一些企业扩大生产规模,理应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但因改造挤占大量流动资金,使生产资金紧缺,能力不能充分发挥。4、政策性原因造成企业融资更加困难。国家实施宏观调控措施后,各商业信贷政策从紧,一些企业原贷款计划受挫或贷款额度减少,如有的企业有房产、土地作抵押,但因承办银行受信贷规模的限制(有一定规模的贷款需报省行批准)或没有贷款指标等而不能落实银行贷款。二、企业融资难的成因剖析1、企业素质不高造成融资难。由于企业基本上都是中小型民营企业,多数企业创建时间短,规模小,尚处于资本积累起步阶段,存在着许多不利于融资的因素:一是企业经营规模偏小、基础差、产品技术及装备工艺水平低,企业竞争力不强,成长性不明显。银行对这类企业(特别是500万元以下)贷款因成本高、风险大基本不支持。二是多数企业在管理上存在许多不规范,如财务制度不健全,财务信息披露有失真表现,个别企业出现还贷失信、诚信及信用意识缺失,企业资信等级低。三是企业自有资产不足,可供抵押的资产很少,缺乏足够有效的贷款抵押资产,难以获得银行贷款。四是有些企业对银行放贷程序不了解,缺乏必要的融资知识,以为只要有资产就马上能获得银行贷款,在急需资金时才想起向银行申请贷款,尽管银行很支持但也不能及时满足企业要求。2、国有商业银行的管理体制及政策性原因,加剧了企业融资困难。随着国有商业银行信贷管理制度的改革,普遍上集中了信贷管理权限,实施集约化经营,把资金集中投向大城市、大企业、大项目。金融部门在信贷政策上的严格控制,加剧了我市企业贷款难,造成有的企业有房产、土地作抵押,但因承办银行受信贷规模和贷款指标的限制而不能落实银行贷款。国有银行对不同所有制企业贷款发生的风险所承担的责任不同。按现行政策要求,在银行呆坏帐的核销上,政府对国有大企业承担“无限责任”,“补贴”国企的亏损或破产,而对经济成分多样的民营中小企业的呆滞帐却不在核销范围内。民营中小企业贷款以短期流动资金贷款为主,具有要得急、次数多、额度小的特点,而国有商业银行的信贷操作流程长、手续环节多,不适应民营中小企业经营灵活、资金周转快的特点。还有,国有商业银行对民营中小企业贷款还存在交易成本高、收益低、信息不对称、资金使用监管困难等问题。遍及城乡的农村信用社,因没有强大的国家信用和政策支持,缺乏良好的资金循环的融资条件和风险补偿机制,直接承担贷款风险,对企业贷款支持力度非常有限。3、企业直接融资渠道狭窄。目前,除4家国有商业银行和一家农村信用社外,在我市注册运营的其他形式的商业银行还是一个空白点。同时,因有些企业规模小,资产质量达不到要求,在国内外上市融资和债权融资的企业也还没有,这就决定了企业融资渠道的狭窄,当前企业唯一的融资渠道是通过股权融资和民间高息集资来搞生产经营,而高息集资又缺乏必须的法律保障,为此,绝大多数企业在直接融资上所发生的风险及困难是很大的。4、信用评价体系不健全。从企业信用评价体系看,其评定结论市场化程度和信用数据的开放程度较低,缺乏权威性和普通性。缺乏相应的信用管理法律法规进行规范,没有建立起一套独立、完整、科学的信用调查和评价体系,致使一方面企业的信用状况得不到科学、合理、公正的评估,另一方面市场不能发挥对企业信用状况的奖惩作用,企业对加强信用建设缺乏主动性。三、缓解企业资金紧缺及融资难的对策建议近年来政府积极想办法,为企业牵线搭桥提供融资服务,企业很需要、很欢迎,但实际上工作做了很多,效果并不明显。金融部门希望企业综合素质、经济效益更强些,融资风险更少些,而企业则更希望政府及金融部门在帮助融资的方法及渠道上有新突破,切实为企业投资、生产提供必要的、更多的资金支持。1、进一步提高企业发展水平,增强其融资能力、缓解资金紧缺企业要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加快提升产品技术水平,加强企业管理,积极打造企业自身融资平台。一是要优化资源配置,加强企业技术开发创新工作,调整产品结构,走“精、专、特、新”的发展模式,努力改变当前产品生产能力在行业中过剩、重复低价的恶性竞争现象,要树立品牌意识,打造企业品牌,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二是企业要规范治理结构及财务制度,通过合作、联营、参股、集资等方式吸引外部资本,达到有效解决企业自身资金不足的问题。三是盘活存量资产,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从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入手,以成本管理和资金占用为重点,加大销售和清欠力度,减少应收帐款和产成品资金占用,盘活存量资产,提高企业资金运营效率。四是推进企业诚信建设,做到及时还贷,无故意拖欠债务,不做假帐,及时向投资者披露真实的财务与会计信息等。2、加强和完善企业融资体系,改善企业融资环境(1)转变观念,改善服务。除了企业要主动与金融部门联系沟通、争取支持外,希望市区金融部门要主动到企业调查了解企业发展情况和资金需求情况,为企业融资出主意、想办法。(2)加强企业信用等级评价体系建设,完善信用评价制度。应成立由市直有关部门及专家组成信用等级评价机构,由该机构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委托中介评估机构进行企业信用等级评定。有关部门要积极给予配合。企业信用等级可设AAA、AA和A级三档信用等级。企业信用等级评定结果在媒体上进行公布,作为各金融机构贷款的参考依据。各金融机构根据企业的信用等级给予一定的信用贷款和信用担保等优惠。3、建议政府要加强宏观调控,加大信贷支持,扭转紧缺现状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支持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充分认识企业在分散贷款风险,增加就业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等方面的重要性,积极支持产品质量好、有销路、经营业绩佳企业的信贷需求。(1)政府要建立推进企业融资体系建设专项资金,积极配合有关部门解决工程款项拖欠问题,以解企业的后顾之忧。建议市财政每年预算应安排一定的企业扶持资金,专项用于企业信用评价、融资担保、专项贷款等服务体系建设项目的资助和风险补偿奖励。建立市区金融机构对企业贷款扶持奖励机制。设立企业专项贷款,解决企业融资困难。(2)各金融机构要切实改善服务,加大金融信贷业务。一银行内部应加强结算管理,整顿结算秩序,要执行统一的结算制度,克制本位主义,打破互相封锁,改进服务。二要加强对企业的调研和贷款监管工作,及时掌握有关企业发展现状,了解企业资金运用、需求情况,主动推动银企关系协调发展。三要加强企业评级授信工作,帮助企业建立信用制度。四要创新金融工作方法,适当扩大有效财产抵押范围,缩短审贷时间,减少贷款审批环节,简化贷款手续,为企业提供结算、汇兑、转帐、理财咨询等各种服务,盘活企业资金存量,努力创建高效、便捷、优质的金融服务环境。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一切便利和良好的投资环境。确保昭通经济向更广范围、更高层次持续快速健康有序发展 。

J. 都在说企业贷款难,到底是银行给的准入要求高,还是企业的底子太差

相信2020年大多数中小微企业主的日子都不太好过,资金周转不过来,大家不断从各大新闻媒体得知国家对中小微企业有政策扶持,大力扶持企业续贷、增加新贷,尤其是税贷,无需抵押无需担保,单家银行就可以给到300万。享受了半年的利好政策,估计大家心中都有疑问?人民银行依次发放的3000亿,5000亿,一万亿的扶持都到哪儿去了?

为什么90%的中小微企业主明明知道哪家银行自己可以准入,到最后还是没贷上款?

  1. 个别企业主过于傲娇。对自己认识不够清晰,总感觉自己有房有车,哪家银行不是随便批,要做就做利率最低的,他们的思路很简单,从四大行开始,一家不行,就两家,最终导致征信查询频繁,连低要求的银行贷款也拿不到。
  2. 大部分企业主不懂贷款。对银行的产品只有一知半解,根本不知道每家银行的具体要求,又没有时间精力去过多的研究,结果往往就是因为一些本能避开的原因被拒之门外,或者材料、手续过于复杂自己被迫放弃。
  3. 有些企业主没有长期规划。就像做企业一样,融资也要有个长期规划,毕竟资金周转都是突发的、都是临时的。切记不要遇到需求随便对接一个产品就申请了,忽略了很多产品会相互排斥。